OB陣中年紀最大(時年48歲)、經歷也最特殊的是已在兩年前往生的老國手謝良貴,1983年亞錦賽助中華隊晉級奧運後慢慢脫下手套、體重也膨脹到三位數,卻改戴面罩成為國際級裁判,包括2000、2004、2008奧運,以及2015首屆世棒十二強賽都曾參與執法。
曾相偕闖蕩日職南海鷹隊(現軟體鷹),也先後出任過中華隊總教練的李來發(1992奧運銀牌)、高英傑(1998亞運銅牌),後來率隊在2006年杜哈亞運奪金的葉志仙,以及當時剛接下奧運系列賽執行教練重任的徐總等名將,亦在OB隊陣中。
還有構成台灣職棒草創期砥柱的陳義信、黃平洋、洪一中、康明杉、林光宏、、李安熙、呂明賜、林仲秋、羅世幸、林琨瀚等人。他們有些在中職和台灣大聯盟分立惡鬥時聯袂跳槽,兩聯盟合併後遭「叛將條款」封殺、一時無法回到球場,也有的在元老隊伍味全龍、三商虎解散後,先後轉隊或淡出職棒舞台多年。
直到本次OB義賽,老球迷們才首次有機會再度欣賞他們的場上風采、重溫往日美好記憶,當天共吸引了2946人,湧入兩年前的世棒賽聖地天母球場觀戰。
姓名(年齡) | 守位 | 中華隊最高資歷 |
杜章偉(21) | 投手 | 2002洲際盃 |
林岳平(21) | 投手 | 2002亞運 |
林恩宇(22) | 投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曾兆豪(22) | 投手 | 2002洲際盃 |
蔡英峰(20) | 投手 | 2002洲際盃 |
潘健綜(20) | 投手 | 2002亞運培訓隊 |
潘俊榮(20) | 投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蘇哲毅(20) | 投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高志綱(22) | 捕手 | 2001世棒賽 |
陳克帆(22) | 捕手 | 2001亞洲盃、2002亞運培訓隊 |
翁再生(21) | 捕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林智盛(21) | 內野手 | 2001亞洲盃、2002亞運培訓隊 |
石志偉(25) | 內野手 | 2000哈連盃 |
陽森(22) | 內野手 | 2001世棒賽 |
陳嘉宏(22) | 內野手 | 2001港口盃 |
陳鏞基(19) | 內野手 | 2002洲際盃、2002亞運培訓隊 |
沈鈺傑(22) | 內野手 | 2002洲際盃 |
張家源(22) | 內野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黃正偉(19) | 外野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余賢明(23) | 外野手 | 1999洲際盃 |
蔡建偉(23) | 外野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詹智堯(20) | 外野手 | 2003中華培訓隊 |
中華培訓隊則為將出征兩周後(6月26日)荷蘭港口盃、年底古巴世棒賽的班底,有些人當時已頗具名氣,如2002年亞運金牌戰對南韓好投一戰成名,現任統一獅總教練的林岳平,2001亞洲盃一棒氣走南韓隊的鐵捕高志綱。
其他像陳鏞基、林恩宇、林智盛、石志偉、陽森、杜章偉等,當時仍沒沒無聞,但幾乎每位都構成了中職各隊和中華隊爾後十多年的戰力基石。
儘管是只打七局,一隊用鋁棒、一隊用木棒,噱頭遠大於勝負的表演賽,但身材早就走樣、久未碰球的老國手們仍是誠惶誠恐,賽前一天抱佛腳式地赴球場集訓,叫苦連天;文化大學總教練陳進財開玩笑表示,已交代學生不准投超過140、也不能投太犀利的變化球,徐總也向「孝廉A」喊話,要他們到荷蘭再好好表現。
年輕力壯的培訓隊員心裡想必也很矛盾,是該為名重如山的師長和賢拜們手下留情,但又怕打不好無法吸引徐總的青睞、爭取年底亞錦賽的參賽機會,比賽就在如此輕鬆熱鬧的氣氛中登場。
OB隊 | 培訓隊 |
1.林琨瀚(3B) | 1.陽森(SS) |
2.洪一中(C) | 2.余賢明(LF) |
3.葉志仙(2B) | 3.陳克帆(C) |
4.林仲秋(CF) | 4.沈鈺傑(DH) |
5.謝良貴(DH) | 5.陳嘉宏(3B) |
6.黃煚隆(RF) | 6.林智盛(1B) |
7.李安熙(1B) | 7.石志偉(2B) |
8.楊賢銘(LF) | 8.蔡建偉(RF) |
9.陳進財(SS) | 9.黃正偉(F) |
SP 徐生明 | SP 杜章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