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3/23

繼『子彈球』之後,松坂大輔再度引發大騷動的『新魔球』

曾經是全世界最強投手之一的松坂大輔,14年前以「子彈球」(Gyroball)引發全美熱議,14年後重返西武又以一顆「新魔球」掀起日本媒體討論熱潮。這顆讓新人王村上宗隆及王柏融揮空三振的魔球,到底蘊藏了什麼秘密?

作者:張尤金

2006年球季結束後離開西武,以天價入札金加盟紅襪之後,當時松坂大輔的「子彈球」(Gyroball)引起全美熱議;14年後重返西武,松坂又以一顆「新魔球」引發日本媒體與球迷騷動。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從西武官網的投球影片開始看起:

 

3月15日對養樂多的熱身賽,松坂回到暌違14年的西武主場大都會人壽巨蛋(西武巨蛋),在這場媒體稱為「凱旋登板」的比賽中,他在第6局上半登板中繼3局、投了48球,飆出3次三振,只被打出1支安打無失分。最快球速雖然只有139公里,但如上面影片所示,8局上三振去年央聯新人王村上宗隆的這顆變化球,成功製造日本媒體與球迷的話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投打對決的第7球,兩好三壞滿球數,面對去年36轟、96分打點的村上,松坂投了一顆往左打者外角急速下墜的變化球讓打者揮空三振。慢動作再看一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賽後記者問他「是否用指叉球將村上三振出局」時,松坂這麼回答:

「這和之前兩好兩壞時投的是同一個球種,目的是想在滿球數時引誘對手揮擊造成出局。」

「這是叉指變速球,是隊友Zach Neal教我的。」

 

我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聊這一球。首先,這個被日本媒體譽為「新魔球」的「叉指變速球」,並不是新發明的球種,Roy Halladay、Tim Lincecum都是箇中高手;而且這也不是松坂第一次在場上投「叉指變速球」,事實上10年前他在大聯盟就投過了。

 

當時是2010年9月26日紅襪對洋基之戰,教他的是時任紅襪投手教練、後來擔任藍鳥與紅襪總教練的John Farrell。雖然松坂投變速球的標準握法是「圈指變速球」,但考慮到「叉指變速球」並不會讓食指過度彎曲,而且食、中二指叉開能產生下墜效果,又能運用握球位置的不同來改變球速,因此在學成當時,松坂就認為這是他將長久使用的球種,只是事過境遷,回日本之後他反而幾乎沒有投過。

 

截圖自full-count網站

 

不過事實上,這也是松坂今年春訓的投球計畫之一,考量自己原有的卡特球與噴射球都是橫向變化球,他希望能增加縱向變化球種,但又不需要像指叉球那種大幅度的縱向下墜,只要能讓打者揮棒時產生混淆效果即可。在這種思維之下,「叉指變速球」應運而生,從宮崎春訓營開始,經過去年全隊最多勝的洋投Neal提點握法與投球機制,松坂慢慢將這顆「新魔球」的球感找回來。

 

從Youtube影片再看一次這一球:

 

在媒體大幅報導「新魔球」之後,松坂的「叉指變速球」在網路社群引起騷動:

「這顆球的軌跡是橫向的!」

「スプリットチェンジ(叉指變速球)這名詞今年會大受歡迎,入選流行語大賞!」

 

有熟悉大聯盟的日本球界人士就表示:

「叉指變速球」確實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球種之一,球速介於指叉球和變速球之間,而且相對於指叉球的垂直下墜,「叉指變速球」則是往左打者的外角偏移及下墜,因此在對戰村上這種左打者時更能發揮效果。

 

至於「叉指變速球」怎麼投?這是松坂在昨天(22日)對北海道火腿鬥士隊的投球影片:

 

下圖則是前田健太的握法:

圖片來源:日本note網站

 

看看前田「叉指變速球」的球路軌跡,是不是與松坂相當神似:

 

對大聯盟球界來說,「叉指變速球」確實稱不上「新魔球」,因為包括Halladay、Lincecum,乃至於前田在內,都是這個球種的代表人物。但「出其不意」或許正是部分投手的投球邏輯,也是39歲松坂重返日本的生存之道,他們認為,如果能讓對方打者產生「投手是不是有新的變化球」的不可預測感,光是打者的這種心態,對投手投球時就是一種優勢。過去的「子彈球」是如此,而現在的「叉指變速球」也被松坂寄予厚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