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代的奧運會來說,從來沒有出現過「延期」的前例,也因而讓2020年東京奧運因為疫情延期而成為史上首例。
不過,包括夏季奧運及冬季奧運,過去共有5次紀錄,也是無法如期舉辦,但這幾次的奧運無法如期舉行並不只是延期而已,而是直接遭到取消。

先講述今年原訂在7月24日舉行的東京奧運,因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縱使原先國際奧會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堅持要讓奧運如期舉行,但在疫情越演越烈、各國開始不願意在今年派出代表隊伍的情況下,被迫讓東京奧運及帕運延期舉辦。而日本政府也與國際奧會(IOC)達成共識,東京奧運將延期一年左右舉行。
近代被迫取消的前面5次奧運,我們在以下將為大家整理發生原因以及時空背景:
1. 1916年柏林奧運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要宣揚「和平」理念,因此過去就曾有「神聖休戰」協定,只要是舉辦奧運的時候,發生戰爭動亂的國家就必須為了奧運彼此休戰,但1916年奧運,卻無法阻止戰火蔓延。
當時會決定要將該屆奧運在柏林舉行,主要就是因為現代奧運發起人Pierre Coubertin希望讓當時自1912年就因為戰火動亂不已的歐洲回歸和平而決定的,德國也願意接受這項提議。但沒想到1915年時,爆發了著名的「塞拉耶佛事件」(奧匈帝國王儲及其妻遭刺遇害),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數國大戰於八月爆發後,就算是奧運也難以抵擋,直接被迫遭到取消。
當時的奧運會遭受重擊,除了國際奧會被迫將總部從法國巴黎遷至瑞士洛桑外,當年粗略估計有至少32位奧運運動員戰死沙場,其中有近半數選手曾於奧運奪牌,對於整個運動界是一大傷害。
除此之外,當時被視為開戰元兇的德國、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也被禁止於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出賽,以表達國際奧會對於他們引起戰爭的懲戒。
2. 1940年東京奧運
早在1936年柏林奧運舉行時,日本東京、芬蘭赫爾辛基就已經在下屆奧運的14個舉辦城市預選中出線,當時經過最終票選後,由日本勝出,成為1940年奧運的主辦國。
當年的德國在世界局勢中也成為關鍵角色,1933年時,德國納粹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率領納粹黨奪取德國政權後,當時的他們在上台後對奧運會的態度逐漸轉趨支持,無非就是希望藉由奧運會的和平精神,向世界傳遞他們為德國塑造的平和形象。

雖然東京在奧運舉辦城市中勝出,但在1937年7月7日,發生了中國史上著名的盧溝橋事變,使得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而於隔年7月,國際奧會在開羅召開會議討論當時事態時,中國大力抗議日本的侵犯行為違反了奧林匹克的和平精神,應該要剝奪日本的奧運主辦權,甚至連當時預定在札幌舉行的冬季奧運主辦權也都該要一併取消,不過日本也提出辯駁,表明他們對於奧運的主辦依然志在必得。
但在隔年,日本方面就因為受到軍隊施壓-軍隊提出紀念神武紀元2600年、要於1940年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不得不放棄舉辦1940年的奧運會。
早在中日大戰爆發後,國際奧會就已經有先將預選落敗的赫爾辛基列為奧運舉辦城市的備案,這次日本無力舉辦,也讓國際奧會順理成章的將奧運改至赫爾辛基舉行。
但接下來的歐洲情勢急速變化,自1938年3月後,德國坦克開始肆虐歐洲,包括奧地利、捷克、波蘭陸續遭到佔領,迫使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印度、紐西蘭、澳洲也跟進,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奧運舉辦城市-赫爾辛基所在的芬蘭也被捲入其中,迫使1940年奧運遭到取消。

3. 1940年札幌冬季奧運
1940年冬季奧運原訂在札幌舉行,但因為1937年的第二次中日大戰,迫使日本要先將冬季奧運的主辦權交還給國際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