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一般人不太理解,但我們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職業棒球選手們,通常都是萬中選一的存在,不管你在學生時期名氣多響亮,或甚至進入職業後曾經投出或打出亮眼的表現,只要你拿不出成績了,那一切都是枉然,也正是因為職業舞台的殘酷,才會讓台灣棒球場上出現過許多「流星」般的選手。
前一陣子在網路論壇上有一個話題引發了大家的高度關注,發起討論的主題就叫「流星般瞬間殞落的球員?」,想不到後續有非常多人透過留言或者回文的方式舉出自己心中符合這個形象的球員,這也讓我非常感興趣。
因為我當下想到符合這系列的選手實在太多了,不管是業餘進職棒適應不良也好,或者是職棒打個兩三年突然受傷再也打不出成績的人也好,都會讓我有一種「流星」的感覺,我自己解釋的定義不會限制在時間,而是著重在「星度」。
當然也不能延續太長啦不然就變成彗星了。
那在眾多流星之中,我會用自己的方式幫大家分門別類,有些球員是屬於「王牌投手」,有些可能是「當家守護神」,當然也有「備受期待的重砲手」等等。
那首先這個系列第一位主人公,我認為給這位球員是相當適當的,畢竟他可是中華職棒史上第一個投手三冠王得主,現在已經改名換姓,當年叫做「宋肇基」的李德賢。

說起這位昔日的鯨隊王牌,近代一點的球迷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你看過他獨特的投球姿勢,就一定會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身自台南的宋肇基,從小就因為不愛念書,相當熱衷於棒球,而且他的棒球天賦還是嚇死人的好,國小去打過威廉波特少棒賽,除了敲出過全壘打以外,甚至還投過無安打比賽,國中更是在世界青少棒錦標賽拿下四項大獎,包括大會的打點王、全壘打王、最佳投手獎以及賽會MVP。
戰功彪炳的他,國中畢業後進入了台北體院(當時是五專)就讀,在名教練高英傑的指導下慢慢成長,結果進北體第一年他就在世界青棒錦標賽以3勝0敗ERA1.09的成績勇奪賽會MVP,然後直接越級打成棒,前往福岡參加1995年的世大運,年紀輕輕已經有了大將之風。
在譽為台灣甲子園的金龍旗高中棒球錦標賽誕生之後,宋肇基帶領北體在冠軍戰擊敗由黃欽智及陳金鋒領軍的中華中學,自己也獲選了賽會MVP,再次奠定了他高中第一強投的地位。
在中信集團跟北體合作成立中國信託棒球隊後,宋肇基先是以建教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學業,接下來也進入陸光棒球隊解決了兵役問題,一直到2000年才投入中職季前選秀會。
當時中職不但一年舉辦兩次選秀,還有一個特殊的「優先指定權」這個規則,每隊可以有一次無視順位的優先指定功能,當時排在第四順位的和信鯨隊,就是動用這個權力,優先指定了宋肇基,也是中職史上第一個被優先指定的選手。

在那個沒有二軍制度的中職時代,宋肇基加盟沒多久就被推上火線,前兩年先發救援兩頭燒,雖然成績不算太糟,但跟他在進入職棒前展現出的王牌壓制力比起來,確實是遜色許多。
這個時候他已經發現,原來自己以前擁有的天分,已經不足以站穩職棒舞台了,所以他接受隊友郭李建夫的調整,在姿勢上做了一點改變,雖然球速略有下滑,但控球卻更顯得穩定。
結果在2002這一年,和信鯨正式改名為中信鯨,宋肇基整個人也煥然一新,單季32場出賽投球局數達到206.2局,收下16勝8敗ERA2.13的成績,除了入選明星賽以外,一共抱走了八座年度獎項,還成為中職史上第一個投手三冠王的得主。
年底披上中華隊戰袍的他,不但與王建民、郭泓志等名將一同出征釜山亞運,甚至還在賽前放話說:「我要讓韓國人有當不完的兵」,可惜他終究是太看輕了國家隊層級的實力,四強戰肩負抗日先發的他,只投了2.1局就狂失5分,所幸王建民及時頂上且完美封鎖日本,才讓中華隊成功逆轉,並前進冠軍賽。
lisungyu
第一屆金龍旗的首席2刀流,那年代高中棒球選手的神,有身材(超過185),有殺氣(臉上刀疤),真的很難想像後來會變成這樣。
baga615518
近十年如果談台灣棒球出現
的"天才投手".很多人腦海裡直接出現的就是三個名字"曹錦輝.郭泓志.張誌家"...但是如果你看過宋肇基受傷前的表現.就會了解宋肇基的天才程度完全不在上述三人之下.但是他也跟張誌家一樣一直都有"不愛練球"的標籤.進入職棒前的大傷卻讓他的投球機制完全亂掉.但這個傷卻是為了模仿當時瘋迷全球的野茂英雄.而刻意去改變自己原本就已經很協調的投球姿勢所造成的.先不論人格特質.如果他沒有亂改姿勢導致受傷的話.我相信當時旅外名單裡應該遲早會有他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