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4/07

舊燕歸巢:MLB大聯盟史上十大回到母隊退休的超級球星

在職業運動的世界,老球星舊燕歸巢的戲碼往往讓人看了熱淚盈眶。在美國職棒的史上,又有多少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然後就此高掛球鞋的例子呢?以下就介紹MLB史上十大鳳還巢並退休的球星。

作者:Benny Ice

rose7089

火箭人的母隊應該算紅襪吧,畢竟紅襪是他第一支丶也是效力最久的球隊(不過因為GM的發言鬧的不歡而散)

Benny Ice

我自己在編譯時也覺得怪。或許我用前東家比較恰當。

當我們看到一位球星離開母隊後還會選擇回來時,往往會感到欣慰,而在大聯盟史上,有不少選手在生涯的末期,回到了自己發跡的球隊。

在十一年前的四月六日,Ken Griffey Jr.在十年後回到西雅圖水手的第一場比賽中,就擊出了全壘打,讓棒球迷感動不已。因此,我們接下來要列出十位回到過去母隊結束球員生涯的球星。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條件是在曾經待過的球隊高掛球鞋,所以任何在回歸母隊後「又」與過去未曾待過的大聯盟球隊簽約並上場的球星們,就不納入考量。例如:Rickey Henderson、Greg Maddux、Tim Raines、Tom Seaver、Jim Thome等人都沒有在這榜上。

1. 鈴木一朗(水手)

之前效力時間:2001-12年
回歸:2018年

鈴木一朗的大聯盟生涯在西雅圖水手發跡,而他生涯的終點,也恰好是回到西雅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水手效力十一年多的時間,他先是在菜鳥球季一舉囊括了美聯新人王和年度MVP,很快就成為了大聯盟中數一數二的球星。在接下來的時間,鈴木連續十年都入選明星賽、金手套十連霸、兩度拿下打擊率王並在七個球季成為安打王,包括2004年史上最高單季262支安打的驚人紀錄。他在2012年被交易到了紐約洋基,之後也加入了邁阿密馬林魚。不過鈴木最後還是在2018年回到水手。

鈴木在2019年東京海外開幕系列戰第二戰前,就和水手表明了退意。當天晚上,鈴木在全場四萬五千多名觀眾前,於第八局最後一次以球員身份離開了球場。他向在場的日本鄉親們揮手致意,然後和隊友、教練以及過去和他征戰多年的球團人士一一道別。其中,他與去年才旅美的日本左投菊池雄星擁抱的畫面,也成為了日本旅外球員世代間傳承的歷史畫面。

請繼續往下閱讀

 

2. Barry Zito(運動家)

之前效力時間:2000-06年
回歸:2015年

曾經三度入選明星賽,並在2002年拿下賽揚獎的左投Barry Zito,在2000年初期和Mark Mulder及Tim Hudson並列奧克蘭運動家三巨投。從2000到2006年之間,Zito帶領運動家打進了五次季後賽。在2006年十二月,Zito與跨灣宿敵舊金山巨人簽下了大約,離開了奧克蘭。然而過了橋之後,Zito卻未能夠在舊金山複製他原有的宰制力。

在巨人待了七年之後,Zito在2014年短暫離開棒球圈,但在隔年回到了老東家的懷抱,重新戴上綠帽。Zito在2015年九月完成了他生涯最後三場出賽。其中,有一場比賽還是對上巨人隊以及前隊友Hudson。在這場比賽之後,Zito、Hudson和已經退休的Mulder也在隔天於球場上合體,讓運動家迷們可以最後一次見證這隊史的輝煌歷史。

3. Ken Griffey Jr(水手)

之前效力時間:1989-99年
回歸:2009-10年

Griffey不僅是水手的傳奇,更是大聯盟史上最偉大的球星之一。靠著那招牌的瀟灑揮棒,Griffey在水手的十一年四度拿下全壘打王,並在1997年獲得美聯MVP。

在二十一世紀開始之際加入辛辛那提紅人的Griffey,在2009年回到了西雅圖。在將近十年後重返水手的Griffey,在他第一場比賽就擊出了全壘打。一個禮拜多後,他在四月十五日轟出水手生涯第四百轟。隔年,Griffey宣布退休,以630支全壘打坐收。而雖然他回到西雅圖的時候,身手已經不復當年勇,但是他仍舊為棒球迷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4. Tom Glavine(勇士)

之前效力時間:1987-2002年
回歸:2008年

Tom Glavine、Greg Maddux和John Smoltz曾經組成了史上最令聞之喪膽的三巨投之一,而他們在1990年代到2002年的宰制,讓亞特蘭大勇士一度連續十一年都獲得分區冠軍,五度打進世界大賽,並在1995年拿下世界大賽冠軍。

在勇士的前十六個球季,Glavine在1991和1998年拿到了賽揚獎,並在其他四次在票數上位居第二或第三。在2003年與宿敵紐約大都會簽約的Glavine,在2008年球季以四十二歲高齡重新回到斧頭幫。 Glavine在當年五月二十日,拿下了生涯第305勝,同時也是生涯最後一勝。

5. Roger Clemens(洋基)

之前效力時間:1999-2003年
回歸:2007年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