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一般人不太理解,但我們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職業棒球選手們,通常都是萬中選一的存在,不管你在學生時期名氣多響亮,或甚至進入職業後曾經投出或打出亮眼的表現,只要你拿不出成績了,那一切都是枉然,也正是因為職業舞台的殘酷,才會讓台灣棒球場上出現過許多「流星」般的選手。
系列第一篇:【棒球場上的流星】王牌投手篇:宋肇基
系列第二篇:【棒球場上的流星】王牌投手篇:蔡仲南
中華職棒30年歷史以來,也就三位投手能達成單季200K的里程碑,而紀錄保持者,是在2006年就締造的,那年他不只寫下單季209K打破隊友林英傑的成就,自己還抱走了投手三冠王的頭銜。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可以猜到,今天要講的旅日巨投流星,就是「小雞」林恩宇了。

其實小雞這個綽號的由來相當無厘頭,只因為林恩宇在就讀國體時,隊上有一位學長徐國基的綽號叫做「大基」,然後大家覺得他們兩個人的體型很像,所以就乾脆取名「小基」,結果叫久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變成了「小雞」,從此就跟著他了。
說起林恩宇的球員生涯,倒也不是真的很短,只是看過他在誠泰投球時期的球迷們,應該都對於他有很高的期待,如果當初一直待在中職投下去,或許能達到百勝千K的里程碑也說不定。
出身自台南的小雞,少棒時就曾披上中華隊戰袍站上國際舞台,只是都是以內野手的身分出賽,包括青少棒進入建興國中,青棒到了穀保家商甚至擔任游擊大關的重任,原本以為會以打者身分一路闖盪的他,卻在進入國體大之後遇上了一場意外。
這個意外其實不是發生在小雞,而是他的隊友戴志遠,他原本是國體大倚賴的先發投手,結果碰上車禍意外身亡,在隊上缺乏投手的情況下,總教練龔榮堂建議林恩宇踏上投手丘,想不到這突然其來的轉變,卻成了小雞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
身高188公分的他,站上投手丘毫無違和感,加上游擊底培養的運動能力,讓林恩宇短短幾個月就在球界展露頭角,還曾拿下協會盃的最佳投手獎,從國體畢業後,短暫進入國訓隊的小雞,接連入選了2003年港口盃、世界盃及亞錦賽的中華隊國手名單,其中在世界盃擔綱飆出145公里以上的球速拿下救援成功,幫助中華隊終結13年未曾對美國贏球的紀錄,也讓大家更認識到他。
當年底由體委會主導,與中華職棒合作舉辦了第一屆代訓選秀會,為的就是早日建立二軍制度,讓服役期間的成棒球員可以進入各職棒球隊實施代訓,為有意進軍職棒的選手增加更多就業機會,而林恩宇正是第一屆代訓選秀的榜眼。
作為誠泰商業銀行接手球團後選進的第一位球員,林恩宇最終就以第一輪第二順位加盟誠泰太陽隊,在總教練郭泰源的調教之下,一步步修正投球姿勢,同時也有效提升了球威,代訓期間還入選了雅典奧運的國手名單,而他與林岳平、杜章偉及耿伯軒,這四人都以業餘身分入選了當年奧運會(大餅後來被撤換),也因此被媒體封為「業餘四小天王」。
2005年林恩宇正式與誠泰簽約,以簽約金360萬、月薪12萬的價碼略高於大餅的350萬,很快就在4/21日新莊球場迎來初登板,先發六局僅失2分,演出優質先發並奪下生涯首勝,接下來五場先發更是有四場完投,包含對統一獅隊用125球完成生涯第一場完封勝。
也因為他的加入,誠泰蛇當年靠著「下馬威」打線以及「三本柱」合力發威之下,硬是在上半季跟興農牛隊廝殺到「史上第一場加賽」出現,最終誠泰靠著雙林聯手封鎖,勇奪隊史第一座半季冠軍,可惜在台灣大賽遭到牛隊直落四橫掃,與總冠軍擦肩而過。

回頭來看林恩宇當年賽季在例行賽的表現,他一共出賽了31場吃下167.2局,繳出12勝8敗ERA1.72的恐怖成績,連被上壘率都只有0.84,創下當今聯盟最低的「小雞障礙」,還外帶9場完投其中4場完封的紀錄,理所當然拿下了新人王,同時也帶走金手套、最佳十人、防禦率王以及年度MVP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