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Thomas相信從1990年代開始看棒球,或是在二十一世紀來臨後追蹤美國職棒的朋友們,多少都知道這位巨砲的威力。身為1990年代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強打者,Thomas在其生涯往往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號全壘打,有些甚至到現在都還沒降落呢!
綽號「重傷害」(The Big Hurt)的Thomas,生涯最後繳出了.301/.419/.555的打擊三圍、521支全壘打。154 wRC+的成績,在史上排行第十九,與Willie Mays、Hank Greenberg、Frank Robinson和Hank Aaron等傳奇名將差不多。16.5%保送率,則是排在史上第二十五名。.555長打率,也是史上第二十一名,甚至比近代著名的巨砲Alex Rodriguez、David Ortiz、Vladimir Guerrero、Jim Thome和Albert Pujols等人還高。而主要以一壘和指定打擊位置為主的Thomas,則是靠著這兇猛的火力,累計了72.1 fWAR(Fangraphs版本的WAR值),排在史上第十一名。由此可見,Frank Thomas在大聯盟史上的地位,是多麼舉足輕重。
Thomas曾經在1993和1994年,連莊美聯MVP。他在1994年的打擊數據,也可以說是史詩級的表現。在當年,儘管當年因為球員罷工而造成球季腰斬,Thomas繳出了.353/.487/.729的打擊三圍、38轟、205 wRC+(比聯盟平均打擊能力高105%)、7.0 fWAR的優異表現。其中,205 wRC+這項數據,在史上扣掉那些上古神獸之外,近代只有兩個人在單一球季曾經打出比這更好的成績,一位是Barry Bond,另一位則是1994年的國聯MVP,同樣也是最近加入名人堂的Jeff Bagwell;.487上壘率,同樣也是除了上古神獸和Bonds之外,近代最好的紀錄。他當年21.1%保送率和11.8%三振率,也都很優秀。
不過,除了1993和1994年之外,或許Thomas在1992年應該就有機會可以拿下MVP,尤其當我們拿現代進階數據和觀念回顧時,就會發現當時的投票者們對他真的非常不公平。
當年的Thomas打出了.323/.439/.536、24轟、175 wRC+和7.1 fWAR的成績。雖然全壘打沒有到很多,但是當年Thomas的上壘、選保送(17.2 % 保送率)及避免三振(12.4 %三振率)的能力,的確也算是聯盟頂尖的。然而,他卻只拿下了108分的積分,排在第八名。
回顧當時的投票情況,我們發現當時的記者們果然投票還是以戰績為重點。光是前八名選手中,就有五名是來自後來打進季後賽的多倫多藍鳥和奧克蘭運動家。而最後得獎的,也正好是運動家終結者Dennis Eckersley。
Eckersley當年投出了7勝1敗、51救援 、1.91防禦率(1.72 FIP),總計3.1 fWAR,相當出色。然而,為什麼一位救援投手,會當選當年的MVP呢?原因除了球隊戰績外,投票者可能看到了那精美的防禦率以及那麼多的救援成功數,可能就覺得Eckersley的貢獻很多。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往往會在轉播中聽到主播或球評談到救援成功,然後用救援成功次數當作一位牛棚投手好壞的衡量因素之一。但是,讓我們回想救援成功的條件:
一、你必須要是勝利方最後一任投手
二、你上場的時候差距一定要是三分(含)以下
三、你上場時,你壘上的跑者、打擊區的打者和在後面接著的打者可能是追平分
四、無論比數為何,你投了至少三局
但是就如Keith Law在《智慧野球》(Smart Baseball)中提到,這個由棒球記者Jerome Holtzman在1959年創立的數據,卻出現了嚴重的瑕疵。首先,這個數據的獲得,需要的條件比起其他還要複雜許多。再來,為什麼所謂的牛棚投手中,只有「結束比賽」的投手,才有特別設計數據去記錄他們的成就。你可能會說:「有啊,有中繼點啊!」可是,中繼點並不是大聯盟官方正式數據,更何況紀錄的條件也是很複雜。因此,救援成功或救援點就會造成七、八局投手可能連投十八球三振六人,但沒有任何特殊的數據紀錄,而九局上來被打兩支全壘打卻仍舊守住領先的救援投手,就拿到了救援點。問題是,從以上的例子來看,誰才是替球隊貢獻的人呢?而且我們也別忘了,守護神這種角色往往只會面對最後三名打者,但是這三名打者是哪三位?也就是說,救援投手/守護神往往要守住的局面,並不見得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峻。
fb - 楊東哲
在2020年抱怨1992年的人食古不化,真特別的想法
Benny Ice
不會啊,歷史課的內容不也是在評斷古人的作為嗎?除非你都沒上課,要不然如果我們可以在課堂討論蔣介石的功過,那我討論二十年前的人有多愚蠢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Wei-ping Yeh
我覺得1992的時空背景 可能沒有經歷過的人也不見得能體會
當年 MVP 投票 本來就是很以投票者的感受為主
包含球隊戰績 球員對球隊以及對整體影響力
如果我沒記錯 雙城的Puckett應該緊跟其後是第二名
某些時候 MVP真的不是只有數據為主的
實際上 不管是傳統數據 或是進階數據
都是事後來看的結果論 這種數據 大概最有用的
就是球隊的總經理 因為他可以告訴老闆
你看~~我才用多少錢就幫你換來了多少成果
然而 棒球就跟企業經營一樣
數據很重要 但不是唯一 最重要的還是人
說實在話 我個人就是因為Frank Thomas的關係
才開始用Franklin的打擊手套的
當年這廣告在電視不停放送 超級有效的
即使到了今天 雖然我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猛揮了
但是打擊手套首選還是Franklin (自己手上應該還有一套25年前的)
fb - 何沬
說別人愚蠢然後可以看看你撇開戰績論斷MVP得到了那些奇怪的謬論
重傷害跟馬怪爾都非常強,但一個.268AVG跟24轟要得到MVP? 不用跟我講進階數據有多好 這才是你用個人荒謬引用資料及數據支持的個人想法
真的狠狠忽略Eck至少還是最後真長局數的大終結者 而不是喪鐘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