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中的肌肉撕裂傷像對是比較容易治療的,也甚少因為保守治療無效而需要開刀的,尤其是臨床上的工具這麼多,一開始血腫太大就抽血水,早期使用雷射有很好的消腫效果,中期繼續使用雷射可以促進肌肉癒合生長,中後期用電療來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後期使用超音波治療肌肉的疤痕,最後如果真的不幸還是留下鈣化組織再用震波來化解。
所以,對於肌肉損傷來說,儀器治療就已經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了,這次要特別介紹的是大家相對比較陌生的雷射治療。肌肉撕裂傷就像其他的軟組織損傷一樣,最先出現的是發炎腫脹期,發炎腫脹期結束才會進入到修復愈合期,而雷射治療剛好對這兩個時期都有正向作用,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雷射對肌肉損傷的作用機制倒底是什麼吧?
第一:雷射可以降低發炎
在急性損傷的過度發炎期,低能量雷射可以有效降低發炎反應,這個效果在動物或者人體實驗都有證據,在動物實驗發現,低能量雷射的抗發炎效果跟diclofenac(非類固醇消炎藥)差不多,甚至有研究發現,低能量雷射的抗發炎效果比diclofenac跟冰敷還要來的有效,而且除了diclofenac之外,另一個實驗也發現類似的結果,低能量雷射的消炎跟抑制氧化壓力的效用比indomethacin跟ibufropen這兩種非類固醇消炎藥還要好。
在急性期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消炎消腫,要能順利且快速地度過這期,才能進入到下一期去修復愈合,所以,當兩者「吃非類固醇消炎藥」跟「低能量雷射」給你選的話,你會怎麼選?當然是選擇不需要經過腎臟代謝,不會增加腎臟負擔的低能量雷射,也不會傷胃的低能量雷射啊!
第二:雷射可以促進細胞外基質的重塑
肌肉損傷的愈合過程中,原本的細胞外基質需要被分解掉,並且重新成新的細胞外基質,這個分解與合成的過程需要銜接的非常完美,肌肉組織的愈合才會好,因為,如果原本的基質組織分解不夠確實,那麼會阻礙新組織的生成,或者,新生的基質組織長得太多太快,那可能會不小心形成一個僵硬的纖維疤痕組織,那麼就會肌肉細胞就沒有辦法長進去,肌肉只能往疤痕的周圍生長,導致最後肌肉雖然看起來愈合了,強度卻非常弱,非常容易再次撕裂。
為了抑制纖維組織在肌肉修復過程中過度地生長,因此,在動物實驗中,嘗試使用抗纖維生長的藥劑(antifibrotic agents, ex. suramin, decorin, interferon gamma)去抑制TGF-beta,進而抑制纖維組織的過度合成,實驗結果證實是有效的,但是,對人類來說,這些藥劑往往有嚴重的副作用,實在不必為了肌肉的修復而去使用,但是,低能量雷射具有調控纖維組織合成的能力,卻沒有藥劑的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地使用,讓肌肉可以好好生長而不會被纖維疤痕組織卡住。
不過,低能量雷射的設定值,包括波長,能量,使用的時間點等,會對纖維細胞有不同的調控作用,這個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再深入研究。
第三:雷射可以促進血管再生
血管新生也是組織修復過程中很重要一部份,畢竟,修復細胞也得靠血管才能夠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研究發現雷射可以增加血管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RNA)的表現,促進血管新生,進而加速肌肉修復。
第四:雷射可以促進肌肉細胞再生
動物研究發現低能量雷射具有促進肌肉細胞再生的作用,其機制是經由刺激satellite cell表現MRFs (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NA的作用,而這些MRFs是肌肉新生過程中很重要的因子,會讓前導細胞變成肌肉母細胞(myoblast),而且,目前發現不管雷射的設定值如何,都具有加速肌肉生長地效果,所以,可以放心地使用在肌肉損傷上。
肌肉損傷治療的臨床經驗:一般治療軟組織的雷射是屬於低能量雷射,並非高能量雷射(例如除毛雷射等等),因此,即使在發炎期使用也不會導致患處溫度升高,非常適合在剛受傷的時候搭配冰敷來使用。反之,超音波治療就有所謂的熱效應,所以在發炎期就不適合使用,當然其他有熱效應的治療也不適合在早期使用。另外,一開始肌肉的斷裂端還泡在血水裡,沒有互相連接愈合之前,也建議不要使用電刺激在損傷的肌肉處,因為,一方面肌肉收縮可能導致斷裂端離得更遠,也有可能會增加出血量,這些都不利於肌肉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