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先發五人的配制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雙後衛配雙塔或是雙後衛雙鋒線的組合,又或者是因為勇士王朝而開始興起的死亡五小和今年費城七六人組出來的死亡五大,或許也會有人知道太陽隊的黑歷史三後衛配置。
隨著現代籃球的節奏越來越快,三分球出手量也不斷的攀升,似乎死亡五小或是一大四小的陣容配置才是正解,然而塞爾提克隊的總教頭Brad Stevens所信仰的最佳配置卻是跟其他人都不一樣,而這就是讓無數青賽球迷和球評恨得牙癢癢的三鋒線佈陣。
然而三鋒線很可能是破解小球戰術的最佳解。
在Brad Stevens的眼中,球員的分類並不是我們熟知的控球後衛、得分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以及中鋒,而是更加簡單的後衛、鋒線以及中鋒。透過簡化角色定位,解決球員角色定位衝突的問題。
進攻端
先從進攻端開始說起,三鋒線進攻中最核心的概念其實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學習處理球時我們最先會學到的一個詞「三重威脅」,而三重威脅代表的就是投、切、傳這三個接到球後可以做的事情。三鋒線的配置為的就是極大化三重威脅所帶來的壓力。
以塞爾提克的先發陣容為例,Kemba Walker是後衛,Jaylen Brown、Jayson Tatum以及Gordon Hayward是鋒線,Daniel Theis是中鋒。在這個陣容當中,除了Theis以外的球員都能夠同時擔任進攻發動點和戰術終結點,在每次進攻中,每個球員所擔任的角色都不一樣。可能前一次進攻時是底角埋伏射手,下一波就變成負責弱邊接應單打,再下一波可能變成負責戰術發動的人。每一次進攻能做出的變化非常多,完全取決於當下對方的防守佈陣、球員手感或是有沒有錯位防守。這樣子的進攻模式會讓防守者的壓力變大,讓防守的預判變得更加得困難。
另外一個三鋒線的優點就是容易造成錯位。塞爾提克的鋒線群大多是六尺七吋到六尺十吋的身高,面對內線時可以靠身材打掉,面對後衛時可以靠身材硬吃。只要有耐心就不難製造出錯位單打的機會。
然而這也是球評們對三鋒線最不滿的地方。時常會看到許多知名球評們認為塞爾提克的單打頻率過高、沒有良好的導傳或是打不出Isaiah Thomas時期的ATO戰術。
單打 | PPP | Percentile | Possession | Frequency |
Jayson Tatum | 0.99 | 73.1 | 3.5 | 15.2% |
Kemba Walker | 1.03 | 81.1 | 1.5 | 7.1% |
Jaylen Brown | 0.86 | 50 | 1.4 | 7.3% |
Gordon Hayward | 1.16 | 92.7 | 1 | 6% |
(PPP為Points per Possesion,意思是平均每個持球回合能得到的分數)
(Pencentile的數值代表該球員的PPP高過多少百分比的球員的PPP)
但攤開數據來看,除了Tatum的單打頻率是較高的15.2%以外,其他人的單打頻率其實都沒有很高。而且Hayward、Walker和Tatum的單打效率都是在聯盟的前半段,所以認為三鋒線佈陣會過度強調單打事實上是個錯誤的迷思。
而這也帶到了三鋒線佈陣的最後一項優勢,進攻效率。之所以塞爾提克的比賽內容會容易讓球迷認為常常在單打其實是因為很少打複雜的戰術。絕大多數的時間會是一個簡單的擋拆就打掉,如果擋拆後沒有好的配合機會就會選擇單打或是傳球給弱邊鋒線重新打一次擋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