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5/07

Kobe Bryant親口述說:睡眠與冥想的力量

身為運動員,我們總是身處在有害身心的高壓環境裡,但我們的內心永遠不會太過高亢,也不會持續維持低迷,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對於自身所在感到安心、自適而舒坦。

本文編譯自Thrive Global的推廣影片「The Power of Sleep & Meditation」,由「客座講師」Kobe親自述說,如何改善「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的生活品質。

影片在Youtube的首映是「2020年1月27日」,無法得知這是不是個巧合,或是為了紀念而發佈。但影片中的生動表情,與談及自己「因為睡眠而打不好」的莞爾一笑,讓一切就好像發生在昨天,彷彿影片才剛剛錄製完畢。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自己拍手)好的,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今天的第一堂課呢,就是想告訴大家,在晚間讓自己能有額外「30分鐘」的睡眠。

你可以把這當作是一個挑戰,找到那個空間,讓心神安定下來,並且好好地睡上那30分鐘,你將會深刻體會到它所帶來的改變--那真的會帶來非常、非常巨大的不同。

談到我的睡眠習慣啊,齁歐我們必須這麼說,那可真是相當「可怕」啊!我總是很難讓自己入睡,就像是沒法讓大腦「關機」一般困難。

但真正讓這個「idea」像燈泡「叮」一聲亮起來的,是源由於我上場打球,不僅打得不好,甚至可以說打得糟透了(笑),才不禁讓我省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我打得這麼糟?」

「是因為我不斷地練習同樣幾招,一遍又一遍,從不停歇的關係嗎?」

然而,即便如此,當時練得這麼勤的我,卻仍然無法很妥善地在場上執行這些動作。我只感覺到自己遲鈍呆滯(sluggish),總是昏昏欲睡(lethargic)。

慢慢地,我開始知道,這不是因為我的練習導致--而是因為我「練」得太多了。所以,我開始往其他面相查探,嘗試從不同角度找到原因。

也正是那時,我終於理解了一件事。

「嘿,Kobe啊,你已經不再是那個21歲的小兄弟啦。」

也許正是因為只睡兩、三個小時,正是因為這個事實--跟「打得爛透了」存在著什麼關聯,令我開始真正去審慎評估、衡量這些事情。

除了注重睡眠之外,總還有些我們可以改善的細節。所以,我們的「第二課」便是挪出「5分鐘」的時間,試著讓自己沉澱下來。

5分鐘就好,讓你可以進入正念(mindful)的狀態。

就是坐下來,找到你內在的那個聲音,並且好好地聆聽。如果能在早上進行,那就更好了!你能因此開啟新的一天。

而我自己,每一天都會這麼做,我們稱之為「冥想」(meditate)。


我每一天都會冥想,在早上進行大約10到15分鐘的時間。對我來說這非常重要,因為這可以讓我栓緊發條,迎接這接下來一整天會發生的事情。

這幫了我很大的忙,就像是「定錨」一般。假設我不這麼做,我會感覺到整天都在追趕著什麼,而不是好好地掌控著、有規劃地過著自己的這一天。 

這不意味著我可以「操縱」事情的走向,而是讓我得以「準備好」面對接下來的一切。

就像你知道的,我一向看似冷靜,不論發生什麼狀況,我總能調整狀態、從容應付--這些都源自於我晨間的冥想。對我而言,這就真的只是「聆聽深層的自我」,這即是冥想的根本。

你可以這麼想像,自己就是坐著,無聲而沉靜,然後任由那些迎面而來的想法流淌而過,在這個過程裡,你將會得到內觀自我的機會。

除此之外,你還會收穫一些潛藏於事物表象之下的事物,若你沒有時間一個人靜靜坐著,你甚至不會注意到這些東西的存在。

因為啊,如果你有認真思考過的話,你應該會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把心思分散在太多地方了,尤其是我們周遭正在發生的種種。

我們總是不停地自拍,就算不拍自己,也會找得到圖片上傳到Instagram,像是這樣瑣碎零星的事情,讓我們總是把目光放在圍繞著我們的一切。

但我們卻不曾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去真真切切地觀察我們內在的心理活動。

而這就是冥想帶給我的最大益處了。


在2000年的時候,我所在的洛杉磯湖人換了一位新的總教練。他的名字叫做Phil Jackson。

Phil不久前才帶領芝加哥公牛拿下6座冠軍,而他本人非常重視「正念」與「冥想」,將其應用在帶隊上。但這些很顯然地,都不是我們在當年會一起做的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