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腳踝扭傷(Ankle sprain)?
扭傷(sprain)是韌帶承受過度的外力,而造成撕裂、損傷。而腳踝扭傷泛指腳踝周遭的韌帶受傷。八、九成的腳踝扭傷都發生在腳踝往內翻,因此拉扯到腳踝外側的韌帶。軟組織損傷後,通常會經歷幾種反應,分別是:發炎、增生、重塑

這三種反應可以想像成,一棟建築物發生火災,(a) 先救火,熄滅後 (b) 開始準備建材,最後 (c) 重新建造
因此,當腳踝扭傷時,韌帶被拉扯開,一大堆血液、組織會去救受傷的地方(發炎),等處理得差不多後,會開始長新的韌帶、纖維等(增生),最後隨著時間慢慢地把韌帶修飾到需要的樣子(再塑)

腳踝扭傷做的治療?復健?
任何做的治療、復健,就是針對上述的反應。例如消炎止痛藥、打針,是在降低『過度』的發炎;熱敷、超音波是透過增加血液循環,來協助組織的生長,而(治療性)訓練能讓韌帶長得更漂亮、更強壯(再塑)

備註:適當的發炎本身不是壞事,需要透過發炎反應,身體組織才可以修復,但是一般來說,人體會『過度反應』,意思是說,發炎就是在救難,幫忙的人夠多就好,但太多人圍觀、幫忙只會讓擋住交通、更手忙腳亂。
為什麼不會好?
1. 組織癒合不全、強度下降
健康、完整功能的韌帶可能是80分,扭傷當下可能降到40分,透過身體自癒、治療後可能提升到60分,但唯有經過運動治療、治療性運動才可以讓韌帶的強度提升,回到80分或更高。

**人體很聰明,韌帶、肌肉等纖維,會根據『受力、施力的方向』,往那個方向長。

因此,如果日常生活、上班需要60分的能力,但重訓、跑步、運動需要80分的能力。超過能力的範圍,身體就會哇哇叫(緊繃、不適),如果不顧身體給的警告,繼續從事那項活動,身體就會再受傷一次
2. 受傷後的保護反應
不管是受傷當下、受傷後,身體本能地會保護患處,包括:讓附近肌肉變緊繃、避免用患側腳等,最終都會讓肌力、平衡、本體感覺等能力下降,所以又回到上面的概念,如果要從事80分的活動,但只有60分,身體就會跟哇哇叫

小測試:分別用曾受傷、沒受傷的腳,閉眼單腳站30秒,感受兩腳的差異
3. 未處理的疤痕組織、沾黏
軟組織在癒合過程中,會瘋狂地長,就像開健身房一樣,我管你缺不缺槓鈴、槓片,我就先拼命塞給你,但是明明足夠了,多的都只是佔位、而無法好好訓練。這些多餘的材料、器材就是疤痕組織、沾黏,會讓關節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靈活、卡卡的,甚至肌肉要花更大的力量才能移動關節,因此造成肌肉過度使用而緊繃、關節會不在理想的位置等狀況。
結論
- 軟組織損傷包括腳踝扭傷,會經歷幾種反應:發炎、增生、重塑
- 治療是針對這幾種反應做的應對
- 扭傷後還是會不舒服,主要是軟組織強度不足、保護機制讓患處的能力下降、沒有處理好疤痕組織跟沾黏
- 在健保下的復健,較難將軟組織強度補足、處理疤痕、沾黏,以及提升失去的能力 (肌力、平衡等)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