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5/20

[WIT] 從彈力球事件檢視中華職棒的螺絲 2020週記之21

先說結論,危機處理是檢視一個管理階層行政能力的最好機會,MP Silva的轉播權爭議、2016年的彈力球爭議,都有人因此下臺負責,那這一次呢?

作者:文生大叔

佳偉

這一次彈力球..........除非 會長選到立委才會走吧!

Wei-ping Yeh

那完蛋了 他要選上很難啊

文生大叔

上次操作錯誤,接下來更難。

文生大叔

他很難翻身了。

年少一夢

我看某些人的位子還是坐的很穩,不可能下台啦。做事不怎麼樣,做官說官話倒是很厲害。

文生大叔

當然不可能下臺,所以對這個聯盟能有什麼指望?

達爾文的冰原狼

比起恢復係數超標,聯盟放任各球團自行跟廠商訂球這件事更讓我震驚...聯盟統一訂球但超標的話,頂多是規範不完善或品管沒做好。但照現在的說法,這等於是開了一個大漏洞讓各球團可以透過訂球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完全支持大叔說法,請把「四隊的比賽用球分開測試」,也別只給平均值,分別測10顆做個變異數分析,萬一差異顯著這個就真的事情大條了。

文生大叔

早期中職比賽用球由聯盟統一採購,再分配至各球場比賽之用,近年則由四球團各自採購;由於今年比賽用球係數偏高,聯盟已決定更換係數較低的球,再同時統一分配給各主場比賽之用。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171968

Kenlove

勇敢一點啦,要影射哪一隊專買彈球就大聲說啊!俗辣逆!

文生大叔

聰明一點啊!誰喊得最大聲就是說誰啊!你才俗辣逆,你全家都俗辣逆~

soracsu

人家五隻羊會長還在沾沾自喜找到第五隊,還妄想卸任前會有第六隊進來,怎可能會下台呢?科科

文生大叔

任期到今年是吧?來個第六隊我們看看啊!笑他做不到。

Hendry

他只是"呼籲"、"期望"
不要這樣逼人家

文生大叔

@Hendry

對不起。

Big Ig

可是買到彈球的球隊,對戰對手也是打彈球;買到不彈球的球隊,對戰對手也是打不彈球 這樣對比賽勝負好像還是站在公平的基準點上吧! 不公平的應該是彈球的打者可以有比較好看的打擊成績,不彈球反而是投手成績來得比較好看

a.sam803

請響到主場會有60場....也就是整個球季會有一半的場次打得是這種球,這對本隊的打者數據會有很明顯的幫助,當然,如果這個球隊的打擊本來就好的話....那對於戰績也是會有幫助的

Big Ig

彈球是哪種型態的球隊比較有幫助,好像有兩方的看法

,一派認為對打擊好的有幫助,覺得彈球更能讓好打者發揮;另一派認為反而是對打擊好的球隊吃虧,因為球太彈時,一些沒那麼好的打者也藉著彈球刷出好的數據,反而兩者打擊的差距就拉近了

文生大叔

@Big Ig

請先忽略我提到的陰謀論,如果我們回到你一開始的設定,一隊打擊好,另一隊打擊沒那麼好,兩隊都打一樣的彈球,只會讓這個差距拉得更大。

Wei-ping Yeh

真的~~~然後就會有 在家一條龍 出國一條蟲
恩恩 不是一條 是一群阿

文生大叔

@Rice

手氣和氣勢也是職業運動的一部分,在家裡如果打順了,帶著滿滿的自信出去比賽,很可能連在客場的表現都一條龍了。

文生大叔

如果把陰謀論放大一點的話,嚴格的說地主球隊可以買兩組球,進攻時用一組,防守時用另一組。

當然我要強調,這只是理論上做得到的事。

便當

這個陰謀論可以拿來操作, 還是導因於聯盟把合約中彈性係數範圍放得太寬了, 使得(假設有)"用心"的球隊可以看出其中可以合法又拿來幫助球隊的運用模式。假如按照原來領隊建議的級距來簽合約, 球隊還是可以買兩組球來運用, 只是效果一定沒有彈性範圍大時來的明顯。

文生大叔

@便當

就是這個意思。

glacier1943

以前還只能取笑中華職棒是假球聯盟, 一不做二不休, 乾脆直接把假球道具引進, 讓大家在不知不覺當中把假球當成棒球的日常, 中華職業假球聯盟的誕生日, 應該就是這一季開打當天了對吧!

文生大叔

不是說了要改名嗎?

denniswang.tw

都看到沒力吐槽這個聯盟了....

文生大叔

你以為都吐完了,這個聯盟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fb - Jake Chang

今年看到很多全壘打是剛剛剛剛好飛過去一點點,可以說是球場太小、太低或是球太彈,
其實很擔心部分選手因為彈力球而長打率提升,反而狂拉大棒,而不是真實的打擊提升,下半季就能看出端倪,
但球員因為已改變打擊習性,真能調整回來嗎?

文生大叔

你說的這是『全壘打大賽症候群』,很多強打者認為狂揮大棒的全壘打比賽,會對他們下半季的揮棒動作和心態造成影響,所以他們不願意參加。

fb - Jo Fin

根據我這忠實的讀者。 作者希望下台負責的是馮先生吧!哈

文生大叔

沒有希望誰,但總該有人負責。

Bruce Chiang

中職三十年來,歷經數不清的假球與多次彈球事件(均居世界之冠),只想消費的主事者根本沒上過螺絲,只是任由這些漏洞降低標準罷了..."中職三十,早已出局"。

文生大叔

其實仔細想想,真的是很讓人感嘆。

我不曉得該怎麼去討論中華職棒大聯盟用了『彈力球』的這件事,因為任何一位曾經當過中高階主管、有過一丁點管理經驗、或對採購驗收和危機處理有一滴滴了解的企業雇員,在看了這一陣子的『彈力球風波』之後,都會搖著頭說這一切只能用荒腔走板來形容。

盡量簡單,努力不囉嗦,WIT就是每個星期的What I Think。

請繼續往下閱讀
www.CPBL.com.tw

有一句話我們都很熟,那就是當我們說了一個謊,就會需要說更多的謊來圓。

所以當你對以下所說的任何字句有疑惑時,我建議你問問自己:得到好處的是誰?

記得這兩個原則,會讓你對這篇文章的忍受度稍微高一點。

先說結論:危機處理是檢視一個管理階層行政能力的最好機會,MP Silva的轉播權爭議、2016年的彈力球爭議,都有人因此下臺負責,那這一次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彈力球』在2016年第一次被外界質疑時,球團代表會議、也就是球隊老闆們,一致決定自2017年起,建議中華職棒用球的COR恢復係數為0.550  - 0.570;當時的朱康震秘書長甚至強調,『會嚴格規定在中間值0.560左右。」(2017/01/1自由時報羅志朋)

結果2017年球季還沒開打,朱康震秘書長就辭職下臺,這是事實。

當年球團代表會議建議的COR恢復係數為0.550  - 0.570,結果中華職棒大聯盟採購招標的恢復係數卻定在0.540 - 0.580,硬是比老闆們建議的範圍上下分別多了一個百分點,這是事實。

這次中華職棒大聯盟兩度將球拿去檢驗,得到的恢復係數分別是0.574和0.571;雖然符合聯盟的規定範圍,但比老闆們建議的範圍高,更遠超過第一次彈力球事件之後,朱康震前秘書長強調會『嚴格規定』的0.560。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也是事實,聯盟5月18日發的公告上寫得清清楚楚。

那我就要問了,在任何一個公司行號大中小企業,當老闆們建議了一件事,主管們硬是不照著做,結果造成公司產品品質、甚至商譽遭到質疑時,這些不接受老闆建議的主管們會有什麼下場?

職業棒球的組織架構確實與一般公司行號不同,感覺好像聯盟凌駕在球隊之上,由聯盟辦公室來協調所有與球團賽事相關的大小事宜,但其實聯盟的一切決策必須受到球團的監督和同意;說得簡單點,連所有聯盟員工領的薪水,都是從球隊來的。

上一個沒把彈力球事件處理好的聯盟主管辭職負責了,那這次誰要負責?

www.CPBL.com.tw

那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次的彈力球事件。

這一切都要怪樂天桃猿隊的強打者,中華職棒去年的全壘打王朱育賢;今年球季一開始,他就創下了13場比賽擊出10支全壘打的紀錄,一鳴驚人。

聯盟在外界的質疑之下,不得不硬著頭皮將球送去檢驗,於是得到了0.574和0.571這兩個讓人不甚滿意的恢復係數。

中華職棒自2013年起持續使用華櫻990的比賽用球,歷年來的恢復係數依序是:

2013年 0.560
2014年 0.557
2015年 0.568
2016年 0.576、0.573
2017年 0.560
2018年 0.562
2019年 0.563
2020年 0.574、0.571

就算完全不去想COR恢復係數到底是什麼意思,光是看這數字列表,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就是只要恢復係數超過了0.570,那這球就會讓大家覺得『彈』,2016年是如此,今年也是一樣。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今年的球突然就和過去三年完全不一樣,恢復係數大幅上升了超過10個百分點?

這品管是怎麼回事?聯盟採購是怎麼驗收的?

媒體報導指出,『廠商每送一批比賽球都會附上自己檢測的數據,數據都低於0.570。』(2020/05/18ETtoday歐建智

就算你可以接受,聯盟的負責人員採購了一批彈性係數高於球團代表會議建議範圍、但仍然符合聯盟規定範圍的比賽用球,但是當廠商附上的檢測數據明顯與實際測試的結果不同時,這又該怎麼解釋?

任何一個上過一天班,有過一點採購驗收經驗的人看了這樣的事,只會有一種懷疑:

有人檢測作假,或是有人驗收放水。

於是聯盟急急忙忙在5月18日的新聞稿裡告訴大家,說『本聯盟已要求廠商立即改善,並將持續追蹤檢測。』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