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雜魚無所遁形的統一球
2010年,日本某公司開發出一種低彈性的新用球,試驗成功後,2011年日本職棒改變政策,從過去由數家廠商提供用球讓各球團自行接觸採購,變成統一用球品牌,日本職棒讓台灣球迷覺得無聊想睡覺的「統一球」橫空出世。當時該間公司還特別對日本職棒說明,這新的用球會讓飛行距離減一公尺左右。加上調整好球帶等條件下,日本職棒正式鳥槍化。
2010年日本職棒還有1605支全壘打,一下子激減939支。當年因為東日本大震災的情況下,讓比賽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半,棒球比賽變成拼和局。會飛的球是打擊強的隊伍受惠,那不會飛的球就變成投手強的球隊受惠。其中中日龍隊以近乎1比1的得失分比、和全聯盟最低的打擊率以及防禦率,靠著強大的投手陣容一口氣奪得中央聯盟優勝。
全聯盟打擊全面下修,除了之前提到的全壘打數以外,3成打擊率的打者全央聯只有4人;但強力投手開始量產化,甚至有人還達成無安打比賽等壯舉。過去好像很會開轟的打者,在統一球面前露出真面目,除了西武的中村剛也以外。當然,還是有人認為根本不是球的關係讓打擊下修,根本原因是打者選球太差,持有這意見的人是落合博滿,也只有他這樣認為。
當初聯盟改用統一球的理由是「要與世界接軌,要用WBC的規格」,但選手又不是笨蛋,他們早上看電視上大聯盟繼續狂轟濫炸,然後晚上自己下去打一樣的球卻全部打不到,也許選手還有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精神錯亂了。2012年,大聯盟來日本進行開幕戰,先與阪神和巨人打熱身賽時,有選手「不懷好意」的拿了日職用的統一球給大聯盟打者試打,得到的結論也是日職用球比較不彈。慢慢的紙包不住火,2013年經典賽日本隊一開始還用打統一球的方式揮擊,還差點輸給巴西和台灣,日職選手才恍然大悟-自己被聯盟晃點了!
跟國際接軌就是日職雜魚化?
2012年4月,日職選手工會與聯盟攤牌,表示工會自己檢測過後發現,新的統一球數值比原本規定的還要低,甚至飛行距離還短了3公尺。時間來到2013年球季,日職打者突然像是吃了大力丸,全部有天生神力,單場三響砲或是打到球場看板的全壘打頻頻出現,甚至還打到球場外面。有選手自己手賤把球切開,發現2012年的球和2013年的球芯完全不同。聯盟一方面偷偷跟該間製造商要求提供球的spec,另一方面對選手工會說「沒有換球」。但是全壘打越來越多,好像又回到21世紀初強力棒球的感覺,這當然沒辦法讓輿論滿意。2013年6月,在各界壓力之下,日本職棒會長加藤良三終於承認的確換球,但事先不知情,因此下台。不過事務局長在記者會中拿出規章,表示錯的地方是跟選手說謊,要不要換球本來就是聯盟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這當然讓現場記者大譁。
2014年開始,日本職棒調整了用球的數值,且徹底要求供應商要嚴格遵照這個數值。但從那之後,日本職棒用球的傳聞就灰飛煙滅。最後也不了了之。
Wei-ping Yeh
CPBL的會長怎麼不向日本看齊?
還敢在那邊嗆聲
阿 我真的忘記了
他說是留學美國某名校 似乎跟之前罵狗官的那某女明星同校
結果竟然連日本職棒英文裡面有沒有日本都說錯了
真是大錯特錯不要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