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低能量雷射來促進運動表現!?

低能量雷射除了治療肌肉撕裂傷之外,還有另一個絕妙的應用噢,不僅可以提升運動表現,還可以加速疲勞恢復喔!

作者:凃俐雯

上次講了雷射對於肌肉損傷的治療作用,這次要繼續來講雷射,不過,這次的主題大家應該會更感興趣,畢竟,喜歡運動的大家重點大多是放在「要怎麼樣才能夠提升運動表現?」或者是,「要怎麼樣才能加速疲勞恢復?」。其實,健身界流行起光療已經有一陣子了,也有許多的研究在討論這個題目,而且,研究結果大多數是正面的,雷射的確具有提升運動表現的效果,並且加速疲勞恢復的效果。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研究怎麼說?

直接來看一篇review文章,“Effect of phototherapy (low-level laser therapy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therapy)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markers of exercise recovery: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這篇研究是針對「光療與運動恢復和運動表現的關係」來探討,收集了從2000年到2012年之間的相關研究,總共找到13篇實驗設計良好的隨機控制研究(RCT),其中10篇的研究發現在運動前使用光療(也就是低能量雷射),可以讓運動表現顯著增加,平均來說可以讓力竭的時間延長4.12秒,動作反覆的次數增加5.47次,但是對於運動疲勞的血液指標就沒有非常一致的結果,此外,紅光(red light)或紅外線(infrared)波長都是有效的波長,能量輸出在50到200mW之間,每個點的劑量大約是5-6焦耳,這篇研究的結論就是在運動前進行光療對於增加運動表現與加速恢復是有效果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藍色是控制組,橘色是低能量雷射照射組,左圖是動作反覆次數,右圖是力竭時間,都可以發現橘色,也就是低能量雷射組比較好>

(上圖來自 “Effects of Low-Level Laser Therapy (LL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ercise-Induced Skeletal Muscle Fatigue and Changes in Biochemical Markers Related to Postexercise Recovery”)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這篇review文章的綜合分析之後,大致應該可以認同雷射對於加速疲勞恢復跟提升運動表現是有效的,那麼,在實際應用上,大家應該就會紛紛開始冒出一些問題,例如:

第一,低能量雷射的哪一種「波長」對肌肉比較有效?

在這篇review文章中發現有效果的波長總共有:655nm, 830nm, 660nm, 850nm, 810nm, 640nm, 660nm, 808nm。其中波長在760nm-1mm之間屬於紅外線(infrared),包括808nm, 810nm, 830nm, 850nm,而另外一組波長在620-750nm之間的則屬於紅光(red light),包括640nm,655nm,660nm。其實,這兩類光都有正向的結果,不過,還是有追根究底的學者,想要比較看看這兩者的效果到底哪個好,因此,就有了這篇人體實驗研究 ”Red (660 nm) and infrared (830 nm) low-level laser therapy in skeletal muscle fatigue in humans: what is better?”,這篇研究比較了660跟830這兩類波長的低能量雷射,在運動前使用,對於降低肌肉疲勞與提升運動表現,到底哪一種的效果比較好?不過,結果發現這兩者並沒有差異,效果幾乎是相同的。結論就是兩類光都有效,因此,有些廠商在製作低能量雷射的機器時,會把這兩類的波長放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兩種波長混合的效果。

<<紅光660nm跟紅外線830nm照射肌肉後的平均力量和最大力量並沒有顯著差異,但都比對照組好>>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圖來自”Red (660 nm) and infrared (830 nm) low-level laser therapy in skeletal muscle fatigue in humans: what is better?”)

 

第二,低能量雷射的「照射總劑量」會影響效果嗎?

應該是有的,過去曾有研究是使用單一發光光源,照在肌肉上不同的四個點,結果發現無法改善肌肉疲勞,但是,如果使用五個發光光源,照在兩個點上,就可以改善肌肉疲勞,由此推論,照射的劑量對於效果的好壞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第三,低能量雷射的「照射劑量」需要考慮肌肉大小嗎?

答案是肯定的,肌肉本身的大小與雷射照射面積的比例會影響效果,如果肌肉很大塊,但是照射的範圍和時間不夠的話,那麼效果就出不來,當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那篇review文章去看,可以發現雷射劑量的影響,因為覺得雷射沒有效果的那三篇研究,都是用股四頭肌的力量作為指標,而股四頭肌非常大一塊,但是研究設計用的總照射能量卻都偏低,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因素導致雷射無法產生顯著的效果,而在仔細看,發現有效的其他九篇研究,如果用肱二頭肌的力量當作指標的,即使能量低一點,也都還是有效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