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大家對冰上曲棍球應該是超級陌生吧,但今天要來介紹冰上曲棍球選手,Connor McDavid在膝蓋韌帶斷裂後非手術治療在半年回歸賽場的故事!
雖然對冰上曲棍球很陌生,但還是可以推薦大家至少一部好電影吧。
迪士尼在2004年所拍攝Miracle冰上奇蹟,真實故事改編,講述80年代蘇聯和美國冷戰時期,在國際上進行各種較勁,美國於冬季奧運對抗幾乎無敵的蘇聯冰上曲棍球隊能否創造奇蹟的故事。對運動題材電影有興趣的當然不能錯過啦。
回來冰上曲棍球選手,Connor McDavid,他是2015年以聯盟第一順位進球隊,在生涯第二季,不到20歲的年紀就當上隊長,也在當年拿到MVP,他是連續兩年得分王,連續四年的全明星球員(包括膝蓋嚴重受傷半年後立刻回歸的那年),更是富比世排名19-20年NHL收入最高的球員。
故事要從2019年4/6開始,他在一次進攻向球門衝刺時,與防守球員碰撞後不慎滑倒,左膝撞到了球門柱,他沒有用擔架下場,他說很痛但是可以站起來,他是自己靠著隊醫攙扶下場,立刻照了X光發現骨頭沒事,那時覺得那應該不嚴重,結果隔天的MRI發現是2度的後十字韌帶撕裂。
但Connor覺得要有第二或第三意見,所以到了Coronado Spring接受了檢查,發現了後十字韌帶完全撕裂、膕肌完全撕裂、和內外半月板損傷。
當然以這個情況,看診後一般醫生都會建議手術,畢竟對運動員來說手術重建後十字韌帶和肌肉縫合可以確保重新建立膝關節穩定,手術日期也都訂好,但手術加上接下來約十個月的復健約要一年後才可能回到球場。
Connor想再尋求不同意見,所以他到了LA另一間醫院,檢查下來,除了上述的韌帶斷裂,就在受傷十天後,還發現了脛骨平台前外側的骨裂,但醫生跟他說,手術當然有手術的風險,如果我是你,我先不會選擇手術,這讓他非常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卻也給了他一絲希望,因為非手術治療約半年可以恢復重返球場,Connor也決定六週後看韌帶復原情況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 保護期(0-6週):
第一階段也就是剛受傷,要好好保護,腫脹要好好控制,前2-4週看嚴重程度決定拐杖的使用情況,但這段時間都要特別固定,後十字韌帶專用的護具能避免過多的脛骨向後位移,建議是戴到4個月(當然也是看嚴重程度),運動可以先從伸直抬腳開始(腳能直直抬起,就可以慢慢試著進展到不用拐杖)。
- 角度的部分,前兩週膝蓋不要彎超過90度,之後可以進展到全角度,(增加角度可以趴著進行,避免拉到正在復原的韌帶)
- 有115度之後可以踩固定式腳踏車,先不加阻力
- 髕骨關節活動
- 腿後肌和小腿的肌肉拉筋
- 臀部和股四頭肌訓練從基本的正抬腳、側抬腳,可慢慢進展到雙腳蹲和Leg press(但角度不要大於70度)
- 重心轉移和平衡練習從雙腳到單腳的訓練
即便如此也希望等到六周後再決定是否要手術,Connor也使用高壓氧約40天,加速骨折處和韌帶的復原,再搭配一些非常基本的肌肉收縮運動避免肌肉萎縮太過嚴重,有幾次他就是躺在高壓氧艙不斷的收縮股四頭肌十秒,放鬆十秒,再收縮這樣反覆兩個小時,但畢竟那時候他能做的並不多。
就像剛所說,即便採取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手術一直都沒有被排除在Connor的選擇當中,要由韌帶復原的狀況,還有膝蓋恢復的狀況決定。
當然受傷最初的過程中,心裡是帶著疑問的,包括有一直想說要不要做手術,韌帶到底會不會癒合,韌帶纖維到底會不會重新連接等問題。
結果在每兩周的核磁共振和超音波的檢查下,終於在受傷後六周看到了後十字韌帶纖維兩端開始交錯,有癒合的跡象,骨折也癒合的差不多。
- 轉換期(6-12週)
代表這時復健團隊可以開始積極加入,下肢也可以開始增加負重了,當然負重必須要控制,所以Connor花了超多時間在做水療,透過水的浮力和穿著浮力背心減輕下肢的負重,所以他可以做像是蹲,弓箭步,甚至跳躍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