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翔在高三後期,持續進行擺臂縮短的改造,雖然仍能維持不錯的控球能力,但威力似乎不若以往,速球揮空率有降低的趨勢。在高三最後兩個盃賽中,其投球出手點明顯變低(見下圖),可能和高三累積過多投球量所造成的疲勞有關。綜上所述,楊鈺翔曾展現過亮眼的球路與球威,以其高大的身材,相信一定有球隊願意以先發投手進行養成,但其目前投球動作仍需調整,身體強度也還要再鍛鍊,完成度尚低,需要多年耐心的培養才有望收成。
王志煊 2001/09/05 175公分 左投
球速30/40 Control 50/60 Command 50/60
直球35/40 滑球45/50 曲球45/50 變速球40/45
王志煊畢業於成德高中的完全中學體系,身高175公分,有柔軟的投球揮臂,速球最快141公里,在長局數的先發均速約135,短局數則能提升至137-139。他有優異的控球能力,可精準將球控制在內外角的低點,變化球的技巧也相當成熟,揮臂速度和出手點都和速球極為類似,且都有不錯控制力,可有效破壞打者節奏與擊球點。
王志煊最常使用的變化球為曲球、滑球、變速球,控球力都不錯也具引誘力,因此雖然球速一般,但靠著優異的變化球品質,也能展現不錯的三振能力。自高一起,他就擔任成德的主力投手,先發救援兩相宜,耐操、續航力佳,能吃下大量局數,還曾在木棒聯賽以五勝獲得勝投王。
從高一到高三,王志煊也逐步修正跨步過大的問題(見下圖),提高投球出手點,以增加球路角度與威力,目前他的球威要在中職擔任先發投手較為困難,但以其投球協調性,短局數的均速提升至140以上並非難事。在中職各隊都極為缺乏優質牛棚左投的情況下,成為一軍主力的中繼後援投手,可以做為王志煊進職棒後努力的目標。
劉予承 2002/02/03 175公分 右投
球速45/65 control 40/50 command 40/45
直球40/50 滑球40/45 曲球35/40 指叉45/55
劉予承具頂尖的運動能力(劉予承野手球探報告),爆發力強、揮臂速度快,肩關節活動度大。他在國中時期即展現速球天份,在穀保時由於兼顧投打,直到高三時球速才有突破性成長,頻頻出現145公里以上速球,目前速球最快來到148,好球率高、控球能力雖不到頂尖,但速球有控制在外角壓制打者的能力。變化球常用滑球、曲球做速差干擾,品質和控球能力不穩定,指叉球則是最好的武器球,出手點和速球相近,轉速低、進本壘前飄忽不定,有垂直和右打內角兩種軌跡,接近本壘後會迅速下墜,引誘力極高,是他的三振利器。
在青棒層級的劉予承,雖能以速球與指叉取得極高之三振率,但由於身材限制與投球方式影響,速球能否有效壓制職業打者還有疑慮。投球擺臂偏長,需要修正以增加投球品質;續航力也有限,長局數中均速下降明顯,進職業後較適合往中繼後援投手發展。作為野手的劉予承擁有頂尖的游擊防守天份,但在攻守方面的成熟度不足,需花較長時間養成;若要擔任救援投手,任務則相較單純,且已有球速優勢,微調動作後期待能投出更火熱的速球,有機會很快成為一軍戰力,端看選入球隊如何抉擇。
曾峻岳 2001/11/07 175公分 右投
球速40/50 control 45/50 command 40/50
直球45/50 滑球40/50 曲球35/40 指叉35/40
曾峻岳畢業於中山國中、西苑高中,有不錯的運動能力,青少棒時期是游擊手,在高中也偶爾擔任內野手,打擊有擊出深遠飛球的力量。投球揮臂速度快、延伸好,球速也有一定水準,目前最快146公里,先發長局數約137-141,短局數救援則有140-143,速球威力不錯,四縫線速球有上竄尾勁,用來投在偏高位置極具引誘力,二縫線速球則有下沉尾勁,兩種速球都能製造揮空,是三振的最大武器;控球能力也不錯,可明確將球控制在高低的位置,但內外角的進壘點還需要再加強。變化球中最常使用拿來搶好球數的曲球,而向右打外角下墜軌跡犀利的滑球,也能作為三振武器。另外還有投少量的指叉球,有垂直下墜的軌跡,但因控制力不穩定而較少使用。
林靖晟
真的很用心!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向您討教嗎?
聶小倩
可以留言呀,有空會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