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分析前,我們先來簡單前情提要一下。比賽進行到第61圈,安全車甫退場,銀箭雙雄分居一、二,使用的是用了許久的硬胎;另一頭,紅牛與Albon機靈地在安全車帶場時進站換了紅色軟胎,並在兩次安全車中那極短的空檔,漂亮地超越Perez,進佔第三。比賽剩下10圈,情勢看來對紅牛極度有利,連續三年的主場勝利似乎近在咫尺,而Albon的生涯首勝更看似囊中之物,頒獎台上非常可能響起泰國國歌……但結果也正如各位所見,去年巴西的即視感再次上演(老高: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以後專門做視頻講解),一切的幻想隨著一陣揚塵而破滅,Albon被Hamilton頂出賽道,跌至最後,最終因為機件問題退賽,而Hamilton也因為這次的碰撞,以及Norris最後那精彩的衝刺,付出加罰5秒的慘痛代價,失去了本來穩穩取得的第二名18分積分。
激情過後,熱烈的爭論接踵而來,究竟這場意外是Hamilton防守過度?還是Albon進攻躁進?加罰5秒是否太輕?還是這其實根本是一場普通的意外(Racing Incident)?筆者清楚知道,這可不是個能夠隨意碰觸的議題,沒說明清楚,輕則得罪讀者,重則名聲掃地,但我想,筆者身為一個多年龍粉,其實對現在場上的車手們都沒有明顯好惡,嚴格講起來,當年龍哥與小黑在麥隊的爭議,也早早種下我不喜歡Hamilton的種子,所以我自認為能夠公正客觀的分析事件始末,給大家參考,如各位有甚麼不滿之處,也歡迎在留言區多多賜教。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進入正題。
一位車手到底在想甚麼,一些輕微的肢體動作能完全清楚的呈現出來。因此,想知道Hamilton腦中在這段比賽過程閃過怎麼樣的念頭,從車載鏡頭上便能略知一二。安全車一結束,Albon就開始對Hamilton極限施壓,進第三彎時,就已經殺到他身旁,當時的Hamilton不只車況差(變速箱警報不斷),輪胎也差,勢必感到極強的壓力。出第三彎,進入又一段全油門大直線,勉強卡在Albon前面的Hamilton左右擺頭察看後視鏡,確定Albon選擇外線後,他走在內線,試圖繼續防守這位侵略如火的對手。
這時候的Hamilton面臨一大防守難題:Albon到底會如何進攻?究竟對方會仗著輪胎彎中加速的抓地性能,繼續強行從外側進攻,還是會選擇換線(Switch back),仗著自己從內線進彎,出彎後會向外滑的弱勢,反從內線超車?如果想要防換線進攻,那自己就必須趕緊切回行車線(Racing line)上,但這時的Hamilton已經知道Albon就在自己外側,強切過去反而會發生意外,這也就讓他必須盡可能防住對手的外側進攻,想辦到這件事,就必須讓自己的賽車在出彎後跑開(詳說明如下圖),這也當然牽涉到了Hamilton入彎的路線選擇,一旦確立,基本上也為他的賽車會在過彎過程展現怎樣的操控反應定下基調。由車載鏡頭我們可以發現,當Hamilton進入煞車點,開始減速時,Albon完全沒在畫面中出現,Hamilton自然會認為對方車身仍在自己身後……
(如上圖所繪,Hamilton的想法大致上是想藉由跑得較開,擋住Albon的行車線,逼使他在出彎時不得不收油或是煞車,無法順利給油,以達成防守目標)
然而,Albon的輪胎抓地力與循跡性能實在太好了。他不僅靠著較晚的煞車點,在入彎前就卡到Hamilton前方,更是靠著較早的給油時間點,奪取先機,從車載畫面可以清楚看出,當Albon開始往前彈射而出時,Hamilton根本還無法給油,這足以說明兩台車當時的性能差距。遺憾的是,Hamilton攻略這個四號彎的方法,早早在準備煞車進彎時就已經決定下來,畫面中,其實他轉方向盤的手完全沒有任何額外多餘的動作,表示這輛銀箭完全是按照預期中的路線在跑。這一切發生的意外,基本上只能以避無可避來形容……
慢著,難道沒有任何方法能夠避免這樣的事故發生嗎?當然有的。筆者能夠想到的有兩個(各位如果有其他想法可以提出),其一是Hamilton瞥到Albon繞道自己外側時就踩更多煞車,藉由更低的速度去抵銷出彎後向外滑的慣性力;其二是多打更多方向盤,試圖讓賽車稍稍往彎道內側擠壓,留出那些許空間給對方超車。然而,兩個方法基本上都是不可行的,以第一個來說,這完全違背了車手的競爭本能,或許耶穌或釋迦摩尼來開還真有可能辦到;第二點的未知數更大,先不說這麼做是不是真就能抵銷慣性力,假使可以,如此突如其來的操作也會讓Hamilton的賽車變得不穩定,甚至失控旋轉打滑都有可能,他當然也不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