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華職棒選秀會在20日圓滿結束,握有狀元籤的味全龍不出外界意料,選擇了具有大聯盟和韓國職棒資歷的左投好手王維中。堪稱郭泓志之後最大尾的海歸球員,名氣實力兼具的王維中正是味全龍渴望的當家球星,高人氣會是味全龍未來多年的票房保證。
而在王維中加入後,味全龍可說是獲得一位準先發洋投,讓2021年的紅軍輪值非常有可看性。因此對於總教練葉君璋和球迷們而言,這邊就誕生了一個有趣的議題-味全龍仍然需要三位洋投嗎?

絕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味全龍仍然需要三位洋投,這樣就能擺出三洋投+王維中的磅礡輪值。在當今中華職棒以先發型洋投打天下的氛圍中,這是非常吸引人也是被驗證的建軍方針。然而像王維中這樣重量級投手的加入,也形同宣告一個輪值空缺的消失,大大壓縮了新秀投手們的空間。

在所有棒球守位之中,投手之所以最難培養除了技術要求很高,最大原因在於場上位置就只有一個,實戰的機會不若野手般更多;即便頻繁輪換,也只導致投手累積許多零碎局數,無法精進自己來去應付更多打者。這使得在勝利至上的職棒中,缺乏培育環境的投手逐漸免洗化,洋投成為眾家球團上癮的戰績嗎啡。

由於對戰組合單調,加上投手培育不易,成為中華職棒近年打高投低的因素之一。也迫使球團們只能尋求外購洋投手,來壓制猖獗的打者。不過隨著第五隊的加入,增加的對戰組合能減緩投手被摸透的速度,也舒緩了球團的培育壓力。因此在這段難得的時光中,沒有戰績壓力的味全龍去採用三洋投輪值,而不留空間給土投是十分可惜的。

既然不需Win-now,就放手讓土投吃下兩席輪值:成功了就磨練出輪值的基石,失敗了就繼續進補選秀人才。作為新軍並不用對勝負汲汲營營,而是能否打出讓外界期待的表現,並厚植一個世代的投打能量。畢竟味全龍在登錄和使用名額上都能增加一名外援,在運用上具有更大彈性,並不用急著走上其他四隊的老路。

在中華職棒現有的規定中,同時上場最多兩位外援,也因此洋砲在實務上基本被限制只能一位。然而味全龍能同時有三位上場,大幅增加了雙洋砲的可行性。而相較於投手陣容已有王維中、羅嘉仁等當紅明星或實績老將坐鎮,野手陣容就顯得較為青澀,隊上學長如曾陶鎔、吳宗峻等不與前者同一檔次。這也使得野手們在首個一軍賽季立刻承擔大部分攻守責任下,可預期會遭遇到更多挫折與徬徨。

而味全龍的打線雖然有著像劉基鴻、黃柏豪等不少亮點,但在明年正式登上一軍後,能有怎樣的發揮還在未定之數;而在中華職棒將更換成彈性更低的用球後,整體火力輸出恐怕會進一步弱化。因此在聯盟開始修正打高投低的生態後,如何讓打線擁有十足威脅,又不揠苗助長是味全的一大課題。

而雙洋砲的組成有利於紓解野手的壓力,同時也不會像洋投那樣,對於土投嚴重的排擠效應。除了著眼於外援能馬上提升的戰力,更重要的是引入不同層級的攻防觀念,讓小龍們有著更高的樣板能夠見習磨練。而會不辭千里只為繼續棒球路的洋將,通常本身職業道德都不錯,敬業態度與打滾多年的經驗也是其能帶來的周邊效益。
因此我認為味全龍應把握洋將名額的鬆綁期,大膽嘗試雙洋砲的配置:一來製造話題、二來提升攻守水準以因應當前的打擊聯盟型態、三來留下空間與時間來培育本土選手。雖然總教練葉君璋有說過「如果選不到好捕手就考慮引進洋捕手」,但我認為洋砲還是以一內一外為最好的安排,而內野手以游擊為佳。讓洋將鎮守場上幾個負荷最重的守位,可以讓本土選手有餘裕適應一軍強度,也刺激對於自身技術的要求。

除了上述配置,一投三打不僅太前衛也不好用,更會嚴重壓縮本土野手出賽,所以可行機率近乎為零。若要跳脫不同於三先發和雙洋砲的構想,二先發搭配一後援是所剩無幾的選擇。過去一代味全龍擁有賈西這位守護神,二代味全龍若想重塑一位也無可厚非的。
Weak貓
我也認為味全應該採用3投2打的洋將策略,其中一名洋投在二軍待命,而洋將部分兩先發外兩個打者應以中線球員為主,一個中外野跟一個游擊,畢竟以味全現在打線來看中外野的人選大概只有林旺衛是具備足夠經驗資歷,但他先前在富邦並未有太多上場機會,年紀也偏大要打整季一軍著實堪憂,游擊雖然有曾傳昇等年輕小將展現不錯防守水準但打擊在一軍恐怕會造成斷層,而另一方面美職在疫情跟小聯盟縮編的情況下也讓國際洋將市場多了不少優質戰力,味全肯用心並花錢要找到有名氣的即戰力洋將並非天方夜譚,義大當年曼尼效應依舊歷歷在目,味全即便第一年一軍無法衝擊冠軍但展現影響力是大有可為的。個人只覺得沒有選擇郭俊麟而是廖任磊可惜了,就像作者文中提到的並非以Win-Now為目的的球隊救援投手的重要性相對低,選擇郭俊麟若幸運有救回其身手,明年季中後味全等同擁有一組具備亮眼資歷與外貿以及球技且皆未滿30歲的左右護法組合,配合好洋將,不難想像中職新的票房機器誕生!
K白
跟你所見相同,三投二野的配置可以讓味全龍火力大幅提升,投手戰力也不會有過多下降;若真需要三洋投先發,二軍隨時能拉上來並拆解雙洋砲。另外就是讓教練團可以放心拉長洋投的投球局數,有傷勢疑慮就可以和儲備洋投進行替換。至於選進廖任磊,個人覺得是基於其曾待在味全龍的情分上所做的決定,或者葉君璋在那段時間看出了什麼也說不定。總而言之,對於味全龍而言趁現在情勢大好的時候,多多培養球迷基礎才是日後走得長久的關鍵。
park15
中職還需要請洋砲嘛?都有人打四成了,請來的洋砲沒打個五成、五十轟應該說不過去吧。
我有在關心味全二軍比賽,經過將近一年演練,很明顯味全初期就是要打小球戰術,不過是比較進攻型的小球,靠精準打在空檔的安打,速度戰推進,偶爾的長打搶分。
這種模式在現今中職是很少見,但如果手頭的菜有限,怎麽轟也轟不過別人的時候,就只能想辦法讓戰力最大化了。
所以我覺得應該還是會以三洋投為主。
K白
其實正因為聯盟明顯打高於投,導致連有壓制力的投手數據都很難看下,增加進攻火力是最快速的戰力提升辦法:本土能打到四成20轟,好洋砲可能一口氣就拉到30~40轟,打線內還兩位實在是投手惡夢。而依你觀察味全初期會以小球進攻為主,那清道夫的價值就非常高,這也是我認為還未驗證本隊打者能耐的味全要考慮雙洋砲的原因。
然而三洋投絕對是現階段最安全的選項,也能掩護小球戰術在取分上比較低效率的劣勢,味全龍極大可能還是會以這配置展開賽季。
魂燃燒
現在中職好像有考慮要開放各隊能有一名洋砲,說不定明年味全不一定要犧牲一名洋投就能有雙洋砲
K白
應該說是限制一定要有一位洋砲,如果不用犧牲洋投就能有雙洋砲是很可觀的火力輸出,不過對於土投的培育空間就是壞消息了
soracsu
現在講這個都還早了點
先看季末擴充選秀會選到誰再來決定要一個或兩個洋砲就好
K白
確實季末擴充選秀是最後補進即戰力的機會,味全龍應會再針對外野、游擊和先發做補強。而二次擴編只有18人保護,補到1~2支外野砲應該是沒問題;剩下就看有沒有球隊放槍漏保護的優質投手
一貫三
你確定味全沒有戰績壓力嗎......
K白
每一隊都會有啦,或多或少。隊上牌不多就講放眼未來不要拘泥現在、牌多就是贏得現在未來手放開,但新球隊外界要求不會像其他球隊就是,相對程度問題
fb - Knox Chef
用洋砲還不是壓縮土打的空間,乾脆仿傚當年興農八壯士,這樣最有空間,有一種東西叫二軍,該在那邊練就是在那邊練,一軍即使沒有戰績壓力也是要將戰力最大化,除了看輸贏,比賽品質很重要,要球迷花台幣350來看球,東西也得端出來能看。
K白
戰力最大化也不見得是只有三先發洋投的選項,而洋投對於土投的排擠效應是非常巨大:畢竟投手丘只有一個,遠非洋砲能夠比擬。
而比賽品質是很重要的部分,投手目前有一位投出實績和正在巔峰的王維中,那打者有能夠媲美的人物嗎?比賽品質不僅是投手的責任,野手一樣要負起攻守的重擔,而以目前味全在二軍的表現,在規定一定要有一位洋砲下,這樣的打線能不能在一軍繳出讓球迷買單的內容,是有相當的疑問
a.sam803
味全明年球迷應該不是單純想看比賽贏球,而是看球員的拚勁吧!
輸球真的沒什麼,應該說輸球都可以理解,每球都去拚,都去纏鬥那才是味全明年球迷想看的...找了洋打者或許有些比賽可以因為那幾發長打贏球了,但付出的是消耗掉許多還沒完全養成的手臂,划算嗎??
還是您是受到桃猿這幾年投手用法的啟發?
桃猿追求WINNOW可理解,但味全是這種球隊嗎?
投手養成需要時間,不要為了多贏幾場比賽去做這種揠苗助長的動作啦!
K白
@SAM803我認為洋砲最大的貢獻並不是多打幾支勝利打點,而是跟你說的一樣去咬分數,不要讓本土打者壓力那麼大。尤其現在仍是投低打高的局面,野手打不出來的信心受創恐怕不比投手低。而打者一樣需要養成時間,有攻守俱佳的洋砲能幫助野手撐過這一段適應期,也有很好的典範能夠參考,像是跑壘觀念
a.sam803
作者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味全並不是一支養成好幾年的球隊,投手也多是這一兩年才選進來的選手,明年味全一軍可以放四名洋將,如果投手只找兩個,算進王維中也還要兩個土投撐兩場,我知道你會想說徐若熙可以練,但先別說他們沒打過像一軍這樣頻繁高張力的比賽,徐也才剛動完手術,比賽也是要控制上場時間跟球數,不能當作正常的投手用。
至於其他投手,說真的根本還不能算的上一軍Ready,現在就讓他們上也只是Rush而已,徐若熙不能負擔太長球數,五號估計也撐不住,然後讓牛棚出來開福袋嗎?
您是不是桃猿最近幾年winnow的擁護者?
選近來開完行就留下,不行就丟二軍,沒什麼養成可言,等到你想養,不是因為去年狀況好過勞受傷,不然就是被打爆失去信心得了投手失憶症,這是養球員的方式嗎??
投手是相對於打者更敏感的位置,中職選秀的投手也大多都是還要養成缺點很明顯的類型,一兩年內馬上就要讓他們負擔太多的局數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相對於投手,野手守備跟打擊都是需要實戰才能獲得經驗,你讓洋打者上來分吊打者PA,那對於野手才是真正在浪費他們吸收經驗的空間,而且打擊本來就是高失敗率的,短期間打不好,但只要有一段高峰期就可以把信心打回來,怕的是你不敢給他們PA....
味全明年是沒有戰績壓力的,你不找洋投來掩護本土投手跟牛棚,反而找打者來拚打擊,兄弟去年上半季的情形沒見識過?
找三洋投來並不是想衝擊冠軍,而是想辦法在多數比賽穩住分差,讓打者有追求勝利的慾望,追得回來的比賽就追,追不回來盡力就好,而不是找洋打者來賭一兩發求勝,那真的沒意義,後期只要投手一崩盤,洋打者在會打都沒用啊....而且崩盤還是小事,Rush之後要是受傷或是投球失意,那糟蹋選手的罪誰扛?
K大您扛嗎??
K白
先說我認為你的觀點很好,也適用於當今四隊和寬限期後的味全。
然而擔心不給打者PA,那不給投手局數同樣也是要擔心的,兩者一樣都需要實戰來驗證磨練,不存在誰需要誰不用的問題,除非你認為野手已經一軍Ready了。
而洋投的排擠效應已經說過,對於土投的影響遠遠大於洋砲對於野手;尤其陣中有個王維中,等於土投只有一個輪值和牛棚能搶,恐怕寬限期過了卻還沒能練出什麼,形成仰賴洋投的惡性循環。
而打擊打成總冠軍更不是味全的當務之急,而是考量到打線能否適應一軍強度,不要讓打者被屠殺到失去信心;尤其二軍數據並不是很突出,加上陣中並沒有真的能擔當重擔的前他隊選手,讓打者們立刻承擔所有的攻守責任和出賽場次是有揠苗助長的疑慮。
糟蹋選手不分投手和打者都是糟糕的,因此多給土投空間和讓野手有計畫成長,都是葉君璋要面對的課題。所幸登錄名額增加,讓外援的配置能更彈性,即便拆解雙洋砲也早有洋投在二軍等著。
Rush這樣的事情不管投手和野手都是負面影響,那今天不是要投手吃掉三個輪值,也不是讓打者被占三個空缺,雙投雙打能讓比賽內容更均衡,也有助於建立球迷基礎
劉正偉
如果王維中有簽下
味全洋將很有機會3投2野的方式
因為一週五場扣掉王與兩洋投先發後
再把基本要培養的2本土先發投手來合成輪值
當然洋將四投一野 然後二軍一洋投也是正常
利用四洋投輪流極限升降加上王也是很邪惡的玩法
只是味全應該不會這摸做
我比較關心是味全會不會王簽不下來
K白
的確要簽下來才算數,不然本篇討論主題就很大程度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