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越熱門的分區龍頭隊伍,在季後賽改制後,反而會損失更多闖入分區系列賽、以及後續輪次的機率。原因很好理解 — 在舊制度下,分區龍頭可直接保送分區系列賽;但在新制度下,分區龍頭必須多打一輪外卡。而雖然他們能在外卡輪次握有主場優勢,但「三戰兩勝」制依舊無法反映真正實力,且在本季不允許觀眾進場的情況下,主場究竟能發揮多少「優勢」還很難說。所以,在得多打一輪的情況下,那些原本有極高機率拿下分冠(即便賽季只剩60場)的強權隊伍,除了至少晉級外卡輪次的機率上升,闖進其他輪次的機率皆大打折扣。
道奇隊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改制前,他們就被預估有71.7%的機率在分區封王、80%機率闖入分區系列賽。但改制後,由於分區王位不再保證分區系列賽門票,道奇晉級分區系列賽的機率,瞬間暴跌至59.4% — 還是不低,但比原先降了兩成。此外,他們進入聯盟冠軍賽的機率下降13.6%、晉級世界大賽機率下跌8.7%、奪冠率更是砍了4.6%,所有跌幅都是聯盟最高(因為道奇也是全聯盟最有可能拿下分區王位的隊伍)。整個MLB只有道奇、太空人的奪冠率跌幅超過2%(後者下修2.8%),洋基下降0.9%則是第三多。
爆冷門的機會上升
不讓人意外地,在季後賽隊伍增多的情況下,勢必有更多機會見證黑馬傳奇。目前全聯盟最被看衰的七支弱隊 — 皇家、海盜、老虎、巨人、馬林魚、水手、金鶯,改制前分別僅有5.8%、4.5%、3.1%、3.1%、2.5%、1%、0.2%的機率闖入季後賽,而改制後則上升至18.9%、14%、12%、12%、12%、9.2%、5.5%、1.4%。雖然個別來看,這幾隊的機會依舊不大,但在改制之前,那七支隊伍都打不進季後賽的機率高達81.3%;但在改制之後,這七支隊伍同時進不了季後賽的機率,可能只剩下40.2%!也就是說,我們或許有超過一半的機率,見證上述其中一支弱隊上演大驚奇。
話雖如此,打進季後賽或許已經是這些弱隊的極限。雖然只要進季後賽,似乎就什麼都可能發生,但上述七隊加上藍鳥、洛磯、遊騎兵,他們的奪冠機率都仍低於1%。也就是說,即便這些弱隊「不小心矇進」季後賽,要期待他們連續四輪擊敗對手、獲得冠軍,依舊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然而,要連續挺過四輪的考驗,對任何一隊而言都是一件難事,這也是為什麼強隊的奪冠機率,改制之後皆大幅下修。且就如前面所提,改制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像白襪、天使、紅襪、費城人......這類本來就有一定實力、但略遜於一級強隊的「中產階級」隊伍,而非金鶯、水手這樣的弱隊。
所以,改制到底好不好?
如果我們將「有季後賽能打」這件事視為最重要的,那不管是哪一隊的球迷,通通皆大歡喜 — 席次從10隊擴增至16隊,每隊當然都能有更高的機會踏進去。即便是像道奇、太空人、洋基、雙城、光芒這幾支超級強權,改制前都「只有」65%~85%的機率進季後賽,畢竟在只有60場的縮水賽季下,結局太容易被隨機的運氣左右。但改制之後,這些隊伍進季後賽的機率皆大幅提升至85%~95%,跌出十月熱戰的可能性縮小不少。至於中間、中下等級的隊伍,則是更大的受益者;而雖然底層的弱隊距離季後賽仍有很長的一段路,但也確實更有可能爆冷門。
但另一方面,此制度會大幅減損成為「超級強隊」、分區龍頭的價值。在改制後的世界,拿下100勝的價值將不若往昔、但獲得85勝的價值將大幅提升。即便是像道奇這樣的隊伍,都無法保證能獲得分區系列賽的門票;反過來說,我們也能看到許多戰力在五成邊緣徘徊、甚至不到五成的隊伍,瞬間擁有在三戰兩勝中,扳倒超級強隊的機會。因此,這個制度是否理想,大概得取決於個人的感受及價值觀 — 你認為冠軍、甚至季後賽的組成,應該盡可能反映各隊實力嗎?或者隨時可能出現小蝦米擊敗大鯨魚、天天都有黑馬的劇本,才更讓人期待?
我們應該鼓勵中上等級球隊拚100勝、繼續力爭上游成為超級強隊,還是更強調讓中下游球隊拼85勝,避免使他們輕易選擇重建的價值?我們如何看待80勝隊伍也有機會打季後賽、並利用三戰兩勝制淘汰百勝強權的世界(當然,由於本季只有60場,所以今年大概只會出現35勝打30勝球隊的狀況)?讓小蝦米有擊敗大鯨魚的機會,會是有趣、有話題性的制度,還是對大鯨魚很不公平的制度?成為分區冠軍的意義該有多大?還會有人想成為大鯨魚嗎?若整個聯盟都沒有隊伍想爬上巔峰、將90勝的重要性視為比100勝更重要,這是健康的現象嗎?
Melody Huang
老8傳奇之MLB版
Melody Huang
我們如何看待80勝隊伍也有機會打季後賽、並利用三戰兩勝制淘汰百勝強權的世界(當然,由於本季只有60場,所以今年大概只會出現35勝打30勝球隊的狀況)?
83勝封王的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