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兄弟獲得大量出賽機會,但說是「大量」其實也就是重要替補等級而已。原因也很簡單,那時候兄弟的正選外野是雙張跟還能守備的周思齊,2011年還有個陳冠任,怎麼算都輪不到他。但是,張民諺在兄弟前三年繳出的成績是.270/.324/.387,他2012年的ops+甚至好過那年還沒長出砲管的張志豪。只要給他打,他是能打出成績的。那問題就來了,在La new時期撇除後面三年,他一直沒辦法獲得穩定出賽機會的理由是什麼?
其實,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揮空率太高,選球不夠好。在那個中職平均SO%大概都是14-15左右的時候,他的SO%是20,這個數字放到現在都高於平均,何況是那個年代。再對照前面梅洛克的說法,張民諺的打擊方式就是用全揮擊製造大量長打,但是代價就是contact不好跟很多三振。
張民諺的揮棒以現代的觀點而言,真的非常棒
影片來源:vlsports
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打者叫做TTO打者,也知道這種打者只要選球夠好,沒什麼不好。但是,偏偏張民諺的選球不好。他的BB%直到2013年,才真正超過聯盟平均。然而,他的BB%其實在La new的前三年是緩步上升的,所以我們其實不知道他在La new的時候是真的還沒長出選球,還是只是沒有機會表現出他的選球眼。
那即使是現在,一個選手三振率很高還是經常會被批評,2010年以前的中職更不用說了。那是個連大聯盟都還不了解TTO的年代,遑論是中職。洪一中也曾批評張民諺過於容易被三振,希望他兩個好球之後要縮小揮棒軌跡,不知道如果他碰到的是現在的洪一中,會不會有多一點出賽機會。
他如果活在2020年,可能或許......
影片來源:vlsports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早期左右開弓,後期才專心左打。但是他後期的成績明顯比前期好,如果他能早一點專心左打,是不是能......
再回到2013年,他在兄弟的倒數第二年,他獲得219個PA。這個PA數甚至不到重要替補的標準,但是他打出的成績是.241/.315/.372。他的SO%維持在20,但是BB%上升到9.6,同時ISOP是.131,我們終於要看到他破繭而出了嗎?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因為兄弟這一年靠著謝長亨的神之手,抽到了陳子豪。這一個18歲的超級高中大物,直接佔去了外野的一個位子,再加上原本的外野三人,球隊已經容不下一個生涯準備邁入下坡的老將。2014年季後,換了新東家的兄弟把張民諺釋出,他也就此離開了職棒舞台。
張民諺最後生涯結算只有.255/.308/.344,離當初對他的期待甚遠,他是那個年代缺乏養成觀念的縮影。如果有二軍,如果他生在這個年代,大概會不同吧。
封面圖源:截自CPBL TV
歡迎來我的粉專聊運動:一貫三畫天地人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更多中華職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