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雖說能進 NBA 的球員各個都是一時之選,但即使在強者如林的聯盟中,依然有一群卓爾不凡的球員存在。而為了滿足觀眾的期待以及增加比賽娛樂性,聯盟會聯合球迷、球員和媒體共同票選出當年的全明星陣容,並讓這群出類拔萃的球員一起上場進行明星賽。
通常在明星賽中防守強度都不會太高,但想要在眾多球星中脫穎而出也不容易,在人人都是主力球員的情況下個人數據難免會被稀釋,再加上球員得先經過票選才能進行比賽,勢必得要是年年都保持全明星身手的球員才有機會持續累積數據並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以下將來觀察究竟是那些球員在明星賽中的各項數據領先群雄,成為全明星中的明星。
得分
在得分累積排行上,以救世主之姿進入 NBA 的 LeBron James 力壓眾球星領先群雄。雖然 LeBron 的明星賽單場得分並非特別出眾(最高得分 36 分並列第七名),但其自職業生涯第二年起就沒有缺席過明星賽且年年先發,憑藉著出賽時間高達歷史第一的 460 分鐘加持下,讓 LeBron 得以 385 分的高分穩居榜首地位,說是聯盟最長青且不減當年的球員一點也不為過。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五人中僅有 Kevin Durant 的出賽時間低於 300 分鐘( 269 分鐘),雖然上場時間不長,但憑藉其高效的得分爆發力,僅僅出賽十場明星賽的 Durant 便衝上得分排行前五名。雖然在去年總冠軍賽傷了阿基里斯腱,但若是回復狀況良好且身手依舊,Durant 要超越前輩衝上前三猶如探囊取物。
附帶一提,明星賽單場最高分的紀錄為 Anthony Davis 的 52 分,在 2017 年紐澳良所創下。
籃板
在球場上,每多一個籃板就意味著多一次進攻機會,因此每位球員無不卯足全力為球隊爭取更多的球權。而在明星賽上由於 Pace 比常規賽高出許多,進而也造成了更多籃板的產生,此時便是那些人高馬大且離籃框最近的禁區球員累積籃板數的好機會了。
在排行榜上,「上古神獸」Wilt Chamberlain 以 197顆籃板獨占鰲頭,在平均上場時間被壓縮的情況下還能場均搶下15.2 顆籃板,著實令人驚豔。但若比起場均籃板,排名第二的老鷹隊大前鋒 Bob Pettit 更是技高一籌,在其 11 次明星賽中場均籃板高達 16.2 顆,且保有明星賽單場最高籃板紀錄( 27 顆)。而在現今籃球風潮越發偏向外線進攻的潮流下,中鋒也開始把外線投射加入進攻選擇,因此在爭搶籃板球上便失去了些優勢,再加上現今明星賽有意控制球員上場時間,短期內難有球員能衝擊此排行榜。
助攻
若籃板是防守的中樞,助攻絕對就是進攻的靈魂。尤其在表演性質極高的明星賽當中,球員和球迷都不甘於單純的上籃,因此背後傳球、手肘傳球或是長距離空拋等花式傳球技術便起到畫龍點睛之效,善於助攻的球員能找出防守球員的盲點,抓住空檔的瞬間,在對方回過神來後手上的球已經轉交給自己的隊友轟炸籃框,並留下滿場的驚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