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二十年,法國網壇堪稱名將輩出。Tsonga、Monfils、Gasquet和Simon,都曾多次進入過大滿貫八強以及世界排名前十的行列,球迷自不會陌生。他們之中,有的更被視為是天賦異稟,甚至曾受眾人看好成為下一世代炙手可熱的人物。然而十數年過去,所有人在大滿貫均顆粒無收,甚至連逼近這份榮耀的次數都寥寥可數。何以如此?令人摸不著頭腦。
亞軍 | 四強 | 八強 | |
Jo-Wilfried Tsonga | 1 | 5 | 9 |
Gael Monfils | 2 | 7 | |
Richard Gasquet | 3 | 2 | |
Gilles Simon | 2 |
按:本表次數採最後成績,不重複計算

答案其實可能呼之欲出。在同樣的一段時間,Federer、Nadal、Djokovic三個巨頭幾近壟斷了各大賽事,三人共計拿了56座大滿貫冠軍和97座大師賽冠軍。在三巨頭的淫威(?)之下,許多選手遲遲未能獲得匹配其實力的榮銜。既然如此,我們是否能將法國諸名將的無寸土之功歸咎於生錯了時代--亦即「不走運」?
今年六月,法國Eurosport的網站刊布了一篇文章(文章網址:https://reurl.cc/8G1lnR),就是探討這一命題。作者Laurent Vergne是法國Eurosport的資訊長(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文章中也引錄了幾段Gasquet的訪談,讓我們有機會一聆當事人的想法。以下將摘要整理該文的主要論點,然後談談我自己的相關意見。
針對上述命題,Laurent Vergne從兩個方向提出反思。
第一,網球史上也曾見過其他殘酷的時代。
他指出,從1970年代的尾聲至1980年代末,Borg、McEnroe、Connors、Lendl、Wilander、Edberg和Becker等七個人瓜分了那個時代的網球金盃。他們生涯合計拿了53座大滿貫,每個人至少都在6座之上。對於Andres Gomez或者Yannick Noah而言,那同樣是個有志難伸的時代。
第二,有些人成功了。
同樣面對三巨頭,Andy Murray拿了三座大滿貫冠軍,Wawrinka也是。雖然人們認為這兩人值得擁有更多冠軍獎盃,但相比起Tsonga等人,已是足以交代的成績。而當年Gasquet可是比Murray早了一年打進大滿貫準決賽,更不用說Wawrinka直到28歲以後才追上他們的腳步。
根據這兩點,作者顯然並不認為前述的命題足夠充分。Gasquet自己也坦率地承認,和三巨頭生於同一個時代並非藉口。他說:
我們應該要更強。我不打算用任何事為由來逃避,……我們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Wawrinka做到了,Cilic做到了。我們沒有完成一些事情。
在我看來,作者的論證並非沒有可商榷之處。比如第一點,Big 3的宰制力絕非過去任一個時代可以比擬;觀諸其他競技項目,也罕能找到足以相提並論的例子。看看公開賽年代以來選手們的生涯統計勝率,納、喬、費三人分居史上第1、2、4位,若非有Borg在,差點就能全攬前三。別忘了,三人裡最年輕的也已33歲,要維持高勝率是更加不容易的事情。
不過總的來說,Tsonga、Gasquet等人的確需要為自己成就的侷限負責。真要說可惜,大概也只有Tsonga比較談得上。他是四人裡面最接近大滿貫的人,而且雖無大滿貫,至少也有兩座大師賽冠軍的實績作為支撐。更重要的是,和Monfils、Gasquet不同,他面對無論哪一個巨頭都還能有起碼的一搏能力。他曾在2008年澳網準決賽直落三氣走Nadal,還曾在2011年溫網對陣Federer上演輸二贏三的大戲。Gasquet也表示,對於Tsonga,尤其只「差了那麼一些(沒有拿下大滿貫)」。
Federer | Nadal | Djokovic | 總計 | |
Jo-Wilfried Tsonga | 6-12 | 4-10 | 6-17 | 16-39 |
Gael Monfils | 4-10 | 2-14 | 0-17 | 6-41 |
Richard Gasquet | 2-18 | 0-16 | 1-13 | 3-47 |
Gilles Simon | 2-7 | 1-8 | 1-11 | 4-26 |
誠然,Tsonga、Monfils、Gasquet、Simon沒有達到人們給予的期望,而這不能完全歸咎於所處時代的不幸。但是我們也應正視他們已經獲得的成就--下一世代的法國網球能否還如此多采多姿是個很大的疑問。「(過去十五年)是美好的時光。……我希望下一世代能夠做得像我們一樣好……。」Gasquet說道。
比起前面討論的部分,我更加同意Vergne在結語部分的意見。在這一世代過去之後,我們將會格外懷念他們。
吳聿凱
這幾位名將裡面,真的談的上生不逢時的大概就Tsonga…不是每個人都像瓦林卡那樣有超人的身體素質可以憑恃,能撐到球技精神完全跟上,Tsonga的最巔峰的時期也正好是Big3最輝煌的期間,Tsonga幾乎都能與Big3在大滿貫賽場上有來有往,競爭能力十足,卻總要面對不利的籤表,早早在八強四強就要強碰…等到big3威力稍減,開始有人能挑戰時,Tsonga身體素質也開始走下坡,真的夠可惜
A. K. Eighteen
非常同意你的意見。
Tsonga在2014年多倫多大師賽一路擊敗喬、莫、費奪冠的壯舉說明了他的實力。但也顯現在這一時代要拿一座大師賽都不容易,遑論大滿貫。
Dexter
難能可貴的是,法國三劍客以及孟菲爾斯,他們的打法十分不同,有陰柔派打控制的、有單反大師、要暴力正手進攻型、也有體能跳跳人,這在其他國家極為罕見,因為通常一個國家會有一個主流的訓練系統,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法國網球的多元性。也為球迷帶來很精采的比賽,這是值得肯定的,畢竟網球也不僅僅只有大滿貫和贏球。
A. K. Eighteen
您點到本文沒特別提及的重要一點(只以多采多姿一語帶過)。四個人真的各有自己的比賽風格,比起成就,他們各自的特色應該更令球迷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