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華職棒開放高中生參加選秀以來,報名人數逐年遞增,但相對的落選人數也是,去年有145名選手報名選秀,其中82名落選,雙雙創下歷年新高。
而且,今年被選中的選手中,僅有味全龍隊的第九輪指名趙璟榮是來自業餘球隊,其餘全都是高中及大專院校的好手,也說明了現在的球隊取向,多半都是以培育年輕新秀為主,連大專院校都非主流了,更何況是年紀更大的業餘選手。
現年27歲的統一獅隊一壘手吳桀睿,正是經歷了落選的低潮期後,以業餘球員的身份二度叩關選秀,最終以第四輪的高順位獲得青睞,後來更是在新人年就拿下了二壘最佳十人,並以隊長的身份帶領著獅隊,成為陣中不可或缺的中心打者。

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有如此大的成長,我也非常好奇,吳桀睿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出生自台北的吳桀睿,原本的名字叫吳柏毅,三級棒球時期以蹲捕為主,同時也有守內野及外野的經驗,算得上是多功能的工具人,雖然身材不起眼,但南英商工的總教練陳獻榮卻非常看好他,除了實力以外,優秀的品格更是受到讚賞。
進入文化大學後,吳桀睿多半以三壘防區為主,與王柏融、蘇智傑及張閔勛組成強悍的中心打線,只是他的鋒芒始終不如同期隊友們來的搶眼,畢業後甚至也看著他們一個接一個在選秀會上受到指名,而自己卻是坐在位子上,接受落選的結果。
只不過,原本落選後,Lamigo桃猿有意與他接洽,給予「自主培訓」加盟的機會,但他考慮過後決定婉拒,認為自己如果實力不足,那硬是進來職棒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選擇放棄,在業餘多磨練一年。
吳桀睿:「其實從國訓退伍後本來放棄打棒球了,甚至有去職場工作的念頭,畢竟在國訓隊一開始也都沒有上場機會,直到最後幾個比賽才有被注意到,後來業餘的教練有來接觸,就決定再打打看。」
起先新北市成棒隊找上了他,但跟家人討論過後,Jerry認為既然只能留業餘,那乾脆去強權隊伍,所以選擇了台電棒球隊。
吳桀睿:「一落選的當下,牛爸(陳獻榮教練)有打電話關心我,問問看要不要去合庫打球,但他們當時表示不缺人,所以接連被職棒跟業餘打槍,一度連業餘都沒得打。」
對於落選的結果,吳桀睿也坦言,自我評估後覺得自己沒有一個「特別強」的優點,也可以說是沒有亮點,打擊普通、守備普通、速度也不快,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進入台電後,吳桀睿專職在捕手的防守,剛好他的打擊又屬於捕手中較為亮眼的,因此慢慢被注意到,而且2016的選秀會中,有非常多原本國家培訓隊的成員都進入職棒,像是蘇智傑、詹子賢、張閔勛等等,所以戰力上出現許多空缺,也因此讓吳桀睿獲得了進入U23世界盃培訓隊的機會,成為他生涯的一個轉捩點。
在培訓隊裡面,郭李建夫總教練是把大家分成兩批人,一批是固定先發,另一批則是不固定的測試選手,而吳桀睿正是從那批測試選手中一路爬上來的。
吳桀睿:「那時候我一直學著讓自己『如何不被淘汰』,在汰換制的法則中成長。」
相較於國訓隊時期,他的打擊能力變得越來越好,不光是揮棒路徑更簡短,不急躁追打壞球以外,力量的釋放也更好,縱然全壘打不多但長打能力已經有明顯提升,許多人也認為,這跟他在培訓隊期間「嗑滷汁」有關。
吳桀睿:「克魯茲教練對我的提點,當然有助於我的打擊,但這只是其中一部份,我自己覺得培訓隊學到最多的,就是生存下去,而且在這裡可以接觸到許多不同層級的投手,無形中幫助我成長不少。」
2017年季中選秀會,吳桀睿二度挑戰職業殿堂,這次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畢竟跟同期的選手比起來,他的年紀明顯大上不少,所以自己並沒有太樂觀,想不到最終是在第四輪就獲得統一獅隊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