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8/25

怎麼看新聯盟?》P.League+ 到目前為止的小解析(一)

從P.League+正式宣佈成為臺灣籃壇的一份子後,到現在也才沒有幾個月,同級別的半職業老大哥SBL,依照自己的腳步持續進展,而P.League+呢?

從P.League+正式宣佈成為臺灣籃壇的一份子後,不但把近年SBL票房扛霸子璞園給抓了過來,甚至連新接手金酒的九太科技都忍不住想要加入,P.League+看似不解風情的拒絕了九太(預計應該是以高雄為主場),實際上,這卻是不得已的作法,畢竟,聯盟的制度都還沒有確定下來,原本的四個球團都未必取得大部分共識了,再多一個,怕是今年無法先行開賽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較粗淺的來看現在P.League+運營的狀況,要搞定的狀況:

一、球隊現況

目前有四支球隊,分別是

A.台北富邦勇士
B.桃園璞園
C.新竹攻城獅
D.彰化寶島夢想家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各隊的名單都在10員以上,比較特別的是璞園,因為他目前在P.League+最大可能是10個名單,在SBL最大可能是13個名單,重覆多達10位,如果以新聯盟每隊24場的賽制來看,SBL是每隊40場,賽季重疊的情況下,一週打到4場,有可能會是前所未有的負擔,目前還沒有看到新消息有解決這個疑慮。

而台北富邦及寶島夢想家則是相對成熟的球隊,目前看起來沒有異狀。

新竹攻城獅在近期放出整個球隊行政團隊消息,也放出練球的訊息,高景炎擔任球隊的經理,平常他也有在開youtube上的節目,釋放不少消息,算是很積極在運作的,名單內的球員大多有豐富的職業或半職業經驗,反而被說有「平均年齡太老」的問題,不過球隊初期,都還有很多調整空間,這些問題都不是太大。

二、聯盟目前狀況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聯盟本身來看,必然被比較的對象會有

A.最早臺灣的中華職籃CBA
B.現在的超業餘或半職業SBL
C.目前停擺的ABL
D.日本新興成立的B.League
E.NBA

能比較的對象還很多,能拿來對比的面向也是各種不同,包含韓國、菲律賓、中國都有職業聯盟可以來看,不過以P.League起始資金5000萬的規模來看,這些已成立一陣子的聯盟,只能拿來參考,無法完全致敬,國家的籃球發展、民情、市場大小,都會影響適性的問題。

其實光是研究中華職籃CBA就能了解,聯盟本身長期存續的重要性不亞於球隊,在NBA最新的利潤分配裡面,聯盟還是佔了很高的比例。

聯盟這個角色,要宣傳、要談轉播、要做數據、要做官網、要辦活動、要有基本的商品、要有制度及建立制度的機制、要安排賽事、要確立聯盟的特色、要清楚自身的定位、要為未來規劃……,這些內容在目前P.League所在的定位之中,無一不需考慮。

照抄日本的制度也會大有問題,日本在B.League合併前就有兩大職業賽事,歷史都有不短的時間,各自擁有十數隊、兩個等級,並且全國登記在籃協下面的「籃球專業人士」就多達75萬人,這樣的底蘊,目前臺灣還沒有(最多只有幾千人)。

在日本制度之下,也要球隊都要建立自己的青年隊,現行只有一隊有這樣的建置(寶島夢想家)。

另外,今年之後的第二年,選秀要如何制定規則?還有,球員去其他聯盟的狀況該怎麼應對與處理?如何處理與SBL之間的競合關係?都是在生存之餘,需要關心的重點。

三、賽制

在P.League+所端出的賽事制度裡面,與SBL最大不同的應該就是主客場制,是臺灣目前唯一實施主客場制的職業聯盟。

每隊24場比賽,12主場、12客場。

在首年,不確定是否會出現「明星賽」,若有的話,筆者建議可以嘗試一下NBA 2020 ALL STAR GAME裡面用到的賽制:Elam Ending,在美國,這是已經實施6年以上的賽制,該賽事的獎金最高的時候甚至高達200萬美金(近6000萬新台幣)。

在台灣,也有一個社會籃球聯盟(HOT籃球熱)實施Elam Ending:HOT DREAM LEAGUE,取名叫 HOT Time

筆者就是那個主辦人,在舉辦的過程中,得到的經驗以及反饋都是給予這個賽制高度肯定,該賽事在進行的時候也有直播,很容易可以知道該如何舉辦。

而在季賽開始前,也有可能舉行「熱身賽」6場,四隊各進行一次。

其他從賽制衍生的一些小重點:

1.每天最多舉行2場比賽,以轉播的觀點,時間會錯開,並儘量挑比較多人會看電視的時段,也應該會考量與熱門賽事或SBL錯開。

2.如果全從台北市出發,平均來回交通時間在3.5小時左右,四主場在:彰化縣立體育館、台北市和平籃球館、新竹縣立體育館、國體。

3.洋將總共可上場7節,第四節只能上一個洋將,沒有身高限制,有薪資上限,加總月薪上限為3萬美元。

4.轉播會有電視及網路。

5.一節12分鐘、六犯,這兩個都比較接近NBA。

小結語

目前P.League+的出現,已經引起籃壇不小的震撼,不過在震撼之後能否連續出擊,才是聯盟存在與否的關鍵,各球隊與聯盟的關係維繫更是重要,球團是否與聯盟的想法一致,需要不少會議及溝通,長久運營之前,又得想著先活下去,經營新聯盟的難度可見一般。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