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向瀏覽行為
習慣登入帳號或經常使用關鍵字搜尋的觀眾,演算法就會將較多與使用者相關的影片推上首頁(無論是 Youtube 自身首頁或經由其他網域如 Facebook 等連結)。這種類型的觀眾由於經常觀看固定主題的影片,對於內容的認識與理解相對較高,所以會特別注重影片內容與傳遞的觀念等知識性的訊息。
對象導向瀏覽行為
一般多出現在名人或知名團體的粉絲或追隨者之類。觀看行為也許初始會與影片主題有關,後來往往演變成「此人/此團體發布的影片都會觀看」。對於維繫這種類型的觀眾,影片內容的重要性相對降低,而發布頻率密集與否就更加重要。
小結
- 確認自身特點:是風趣言談,是清晰口條,是立論扎實,是言之有物,還是拍攝技術與剪接手法獨特呢?
- 選定目標客群:是一般民眾,是有興趣的初學者,是略懂的進階者,具備多少潛在客戶性質呢?
- 認清現實條件:想要經營的具體時間範圍,想要發布的影片間隔長短,想要討論的主題深度與廣度,對於毫無回應與惡意批評的忍受範圍和因應手段。
每當覺得有點迷失或停滯時,將上述的問答題回顧一遍,幾乎都會得到與之前迥異的答案;如何突破眼前的瓶頸或開創新的市場,方向往往就在這些迥異的答案當中。
相關文章: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1) - 從觀看者角度說起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2) - 從健身教練角度說起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3) - 從營養師角度說起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4) - 從商品販售者角度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