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營養師資格在台灣的取得是受法律管轄,服務內容和業務範圍也是有詳細條文規範,因此還沒有出現像當前健身教練一般大量非相關學歷與專業背景人員湧入的狀況,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保障,確保自己付費獲得的服務具備一定的專業性。
與運動相關的部分近年來台灣也受到國外影響,開始出現一些運動營養相關課程甚至證照,授課資訊來源多為執業營養師以及獲得國外受認可證照之相關人員。就營養專業來說多數執業營養師都較其他人員更為紮實,但若要討論其在健身運動或運動員訓練的應用,有些運動經驗缺乏或沒有持續接收運動領域較新研究的營養師就未必能夠理解客戶需求或是掌握運動營養重點。
因此,筆者建議疾病(如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等)或特殊族群(如青少年或高齡者)還是以執業營養師為主要諮詢目標,普通族群的一般增肌減脂需求的話則也可以考慮參考具備運動營養相關證照的體適能教練的建議。
服務種類
雖然筆者自身具備認證之國際運動營養證照,但在基本運動營養以外的諮詢還是會轉介給合作的執業營養師。不過一般民眾對於營養諮詢的收費概念與標準仍未完善建立,因此造成許多網路謠言或者半瓶水的網紅隨口一言就能帶起營養偏方的風潮。
若是作為科普學習或者擴充知識,Youtube 是個尚可的資訊來源。若被問及如何尋找營養相關頻道,我會建議先以「自身需求」為篩選標準。以下為筆者提供的一些經營方向,希望能作為想要經營自我品牌頻道營養師的參考。
實物展示

現在食物標示已有相關法律嚴格規定,因此卡路里與營養素含量等數值也都可在包裝上找到,使用這些食物做飲食規劃也較方便。
一般店家食物如便當、自助餐、小吃店等因為份量不定而且沒有營養標示,以此類食物為主食的族群往往苦於無處可知熱量或營養素的含量。營養師們可以考慮以推廣份量計算比對物的作法,以手掌、拳頭、手指、其他物體等方式展示各種食物,並示範以常見的拍照記錄角度來展示每份餐點的份量估計法,對於一般外食族的幫助會是最直接而有效的。
數據計算

知道每餐自己攝取了多少營養素和多少熱量之後,距離一套飲食計畫依舊相當遙遠。營養師可以考慮藉由在標準條件下的常模來估算熱量需求與營養素攝取比例,並視情況衍伸出符合個人專長與目標族群的營養訴求,讓影片觀眾能藉由範例來完成初階營養計畫,培養自身以及對頻道的信心,最終增加對頻道的忠誠度與黏著度。
知識傳遞與觀念宣導

知識傳遞就是將營養學知識以科普教育的概念篩選後傳遞給觀眾,例如前述實物展示和數據計算就能歸類在此類範圍當中。
觀念宣導則偏向即時時事或環境的反應,例如國外有相關研究發表時、新聞或其他頻道有新觀念開始推廣時、社會上有營養相關事件被報導時,營養師頻道就能針對此類話題設定關鍵字,依照科學理論和個人專長進行闡述與討論。
進行此類觀念宣導(或者矯正?)必須有其依據,才能正確回應相關後續討論,以及許多可能非善意的質問或攻訐。
建議
營養學範疇廣泛,未經多年專業學術訓練的人光靠自學與坊間很難有系統的篩選並學習相關知識,特殊健康需求的話筆者還是建議尊重專業,理出自己的問題之後付費尋求執業營養師諮詢。
營養師想要經營 Youtube、Podcast 這些數位媒體頻道的話,先確立目標客群及需求,讓所有影片與內容都能圍繞自身專長與目標客群發揮,並分析與自己角色類似的頻道,找出「自身有能力穩定推動」並且「目標客群會在意」的獨特之處,以確立自身定位,接著就是定期產出內容並追上每一波話題了。
圖二版權來源:
Copyright © 2011, Harvard University.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ealthy Eating Plate, please see The Nutrition Source,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ww.thenutritionsource.org, and 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 www.health.harvard.edu.
相關文章: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1) - 從觀看者角度說起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2) - 從健身教練角度說起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3) - 從營養師角度說起
[專欄] 健身產業對 Youtube 的經營策略與態度 (4) - 從商品販售者角度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