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透過衛星定位,機器能直接告訴你所在位置,但對於不會看地圖的人,那不過就是一個「點」,無法從地形去判斷接下來的路程何去何從,無法預估路程中會面臨什麼可能的困難,甚至許多迷途者報錯座標,無法辨認誤差與判斷可能性,錯失獲救機會。雖然我們已經不需要光靠紙本地圖與指北針去精確算出自己的位置,但仍該具備評估與判斷路程地形的能力。
登山裝備的使用、打包及營地生活等,比較容易藉由跟隨資深山友學習,也會因此養成不同的登山習慣。裝備和習慣都沒有絕對,透過多看、多接觸,自然可以歸納出適合自己的型態。反而是上山前的規劃更為重要,從資訊大爆發的網路中,找出符合自己隊伍的行程參考,預先設想撤退計劃。詳細的規劃可以讓隊伍有所依循,也能降低遇到意外時的慌亂。

再來,面對不同海拔、林相,又遠離人群的自然環境,發生意外時只能依靠現場的隊員做判斷與處置。因此瞭解野外有哪些可能的危害、可能發生的事故以及山區常見疾病,學習意外發生時的基本處置,都是重要的功課。
隨著登山次數增加,難免開始想要去更難的路線,如何安全通過不同的地形、崩壁或溪流,此時就需要學習基礎的繩索使用和相關知識。山的學問很廣,可以往四面八方延伸,追尋不完。如果你像我一樣醉心其中,就會發現這裡有無窮無盡值得探索的寶藏。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此書,立即點此購書去!
●透過本文以上連結購書,《運動視界》由此所得將每年結算捐贈給公益單位。
相關書摘:《攀向沒有頂點的山:三條魚的追尋》真正著迷於「學習」登山
本書內容簡介
個頭嬌小、經常被媒體形容為「正妹登山家」的詹喬愉,登山界稱她為「三條魚(Tri Fish)」。大學時代開始登山,一路成為嚮導和搜救隊成員,現為戶外運動工作者。近年來以攀登全球14座八千米山峰為目標,目前已完成四座。
詹喬愉從小就愛往外跑,直到大學時期才正式投入登山。單純覺得山很漂亮,又喜歡團隊生活,大一時加入登山社,跟著學長姐學習相關知識技術,完成中級嚮導訓練,成為具備探勘能力的嚮導。
畢業前加入山難救助協會北區搜救委員會,投身搜救,曾在某次搜救中目睹當事人活生生被暴漲溪水沖走,也曾在2014年,背著比她重且因肺積水而意識不清的傷者走下奇萊,成功救了當事人一命,這些經歷讓她更貼近生死。2015年,她在吉爾吉斯阿拉阿恰進行技術攀登時不慎墜落冰河,瞬間從以往的救援者變成待援者,更能體會受困者的心情,進而更尊重生命。
她經常說自己並非天性愛冒險,而是享受探險的樂趣。在本書中,她分享了從登山社小菜鳥到逐步實現八千米夢想的旅程。
- 2018年5月16日,台灣第一位女性登上全球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m)
- 2018年9月28日,台灣第一位女性登上全球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8,163m)
- 2019年5月15日,台灣第一位女性登上全球第五高峰馬卡魯峰(8,485m)
- 2019年5月27日,台灣第二位女性登上全球第一高峰聖母峰(8,848m)
作者介紹
詹喬愉(三條魚)
自大學加入登山社,迄今完成台灣百岳70餘座,以及多次中級山、長天數探勘。經歷為中國文化大學登山社講師、新北市消防局特搜訓教官、中華山岳協會嚮導檢定講師、新北市新板山域搜救義消分隊小隊長、愷穹戶外運動工作室創辦人。
海外攀登經歷
- 2015年:中國四川四姑娘山大二峰連走(海拔5,276m)
- 2015年:吉爾吉斯阿拉阿恰(Ala Archa)技術攀登,登頂Ratsek peak(俄羅斯分級2B,Grade Alpine分級難度PD+路線)
- 2015年:吉爾吉斯阿拉阿恰技術攀登,台灣首登semionova(俄羅斯分級5A,Grade Alpine分級難度TD/ED路線)
- 2015年:吉爾吉斯阿拉阿恰技術攀登,台灣首登izyskatel(俄羅斯分級3B,Grade Alpine分級難度AD+/D-路線)
- 2017年:中國雲南哈巴雪山登頂(海拔5,396m)
- 2017年:中國雲南白馬雪山未登峰登頂(海拔5,155m)
- 2017年:中國新疆慕士塔格峰登頂(海拔7,546m)
- 2018年:尼泊爾島峰登頂(海拔6,189m)、洛子峰登頂(海拔8,516m,世界第四高峰)、馬納斯魯峰登頂(海拔8,163m,世界第八高峰)
- 2019年:馬卡魯峰登頂(海拔8,485m,世界第五高峰)、聖母峰登頂(海拔8,848m,世界最高峰)
※ 歡迎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分享給您運動圈的故事、觀點、知識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