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回顧
2014-2016通常被摔迷定義為The Reality Era,而那也是一個被社群媒體環繞的時代,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威力,拓展了摔迷的摔角相關知識水平,對於WWE的故事線或選手,他們都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並透過社群媒體向四方發散開來,而相對的,社群媒體也讓WWE當局更了解他們的目標觀眾群。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The Reality Era或許可用兩起事件來濃縮說明,第一個事件體現在WrestleMania30的一場大戰裡,這場重量級摔角冠軍的故事線,WWE原本安排的是Batista回歸,先奪下Royal Rumble冠軍,接著再拿下WrestleMania30。但摔迷們不想看到這樣的劇情,當Batista照計畫拿下Royal Rumble時,全場震耳欲聾的噓聲大起,他們很清楚WWE想要怎麼演,但摔迷想要改變它!
他們想要Yes Movement。
Yes Movement的中心,除了摔迷以外,還包括摔角手Daniel Bryan,他是一個看起來就像是B咖等級、面貌不似人君的摔角手,在2014年3月一場在曼菲斯的Monday Night Raw中,他決定反抗Triple H和the authority(主要是Triple H和Stephanie McMahon)長期施加的壓迫,Bryan在擂台上宣稱過去幾個月被WWE世界重量級冠軍賽”放逐”與老是被標籤為”B+ player”的不甘,讓他認為當晚是佔據Raw舞台的最好時機。話語剛落,就出現了一群穿著Daniel Bryan T恤的摔迷進場霸佔舞台,他們跳上跳下,分別和Bryan high five擊掌!當整個擂台都被粉絲佔據之後,Daniel Bryan的目的昭然若揭了,他對現場觀眾說如果今天他沒有辦法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也就是和Triple H在Wrestlemania打上一場的話,他就不會離開擂台。當然我們也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Triple H和Stephanie McMahon出場了,雙方來來回回討價還價兼叫囂,最終the authority同意了這場賽事,尤有甚者,Daniel Bryan還要求如果他能夠在那場比賽擊敗Triple H的話,那麼他也將可以自動進入當晚的重頭戲:Batista和Randy Orton的世界重量級冠軍賽!
這波Yes Movement的風潮實在太過熾烈,簡直聞所未聞,而Daniel Bryan粉絲的支持力道也太過強大,他們不僅為自己的英雄大聲歡呼(Yes!Yes!Yes!),對擋住Bryan邁向冠軍之路的對手,他們更是毫不留情地大噓特噓。一開始WWE對於早已排定的Wrestlemania故事線十分堅持,但後來他們了解到,那些支持Yes Movement的摔迷,可能真的會讓這一年一度的大秀變成笑話一樁!於是WWE只能”從善如流”,順勢而為地(並藉此大撈一筆)讓Daniel Bryan成為世界冠軍。這或許是一個美麗的意外,畢竟就連Daniel Bryan本人後來也承認他沒料到事情竟會如此發展,人們喜歡它(Yes Movement),或許是因為那很有趣,又是相當具互動滲透性的。當你身處在比賽場館中,聽到數千個人同時喊著Yes!Yes!Yes!時,那種感覺真的非常、非常超現實,Daniel Bryan這麼說。
而另外一個定義The Reality Era的關鍵事件,則是Undertaker在Wrestlemania的21場連勝中止。雖然說職業摔角的劇本都是事先寫好的,但試想一下,你看著Undertaker,年復一年地在WWE最大舞台上展現出高超水平,從一名職業摔角手蛻變為摔角傳奇,儘管你難免會預期他的落敗,但這樣的期待過了整整20年,你很難不得出Undertaker整個Wrestlemania都會維持不敗這樣的結論來。在這段彷彿長河的歷史中,Undertaker因為傷勢缺席了兩次Wrestlemania(1994和2000),但他整整擊敗了十幾個對手,包括同樣也成傳奇的Triple H與Shawn Michaels等人,而他也讓其他摔迷甚至職摔選手認為,在Wrestlemania擊敗Undertaker,可是比拿下WWE世界重量級冠軍頭銜還要更有價值、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