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跟幾位職業足球隊選手們聊天,不經意談到團隊項目到底需要怎樣的隊友?什麼樣的核心能力才能成為教練跟選手都認同的『神隊友』呢?這樣的能力可以教、可以學嗎?選手吳俊青與程昊異口同聲的說:「優秀的職業選手,是會閱讀一場球賽的選手。」這句我聽不懂的話,卻讓我有種莫名的認同,因為好奇,我持續追問,把我們討論的內容整理成文字,簡單書寫下來。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查了資料我才知道,這個由管理學大師C.K. Prahalad和Gary Hamel在1990年提出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概念,強調3大重點:
1.持續跨界學習與整合能力 (企業來說就是集體學習)
2.持續性的修煉與調整而成的即戰力 (不是短時間一次性的大幅度改變)
3.難以被對手模仿的品牌 (擁有無可救藥的使命感)
雖然兩位大師的觀念看似從企業出發,但卻完全可以套用在運動員個人身上。什麼時候需要核心競爭力?踢足球很自由,4歲到80歲都有人在踢,但是踢比賽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比賽場上,要根據規則、空間跟時間,判斷做什麼合理性跟成功率高,但也不代表看似不合理的就不會成功(例如1打5也可能會成功只是機率極低),擁有「閱讀一場球賽」能力的運動員,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跟空間(現代足球防守壓迫變快,時間空間變少)做出合理判斷決策,成就選手在比賽中的價值。
運動員或許沒在場上比賽,但你必需要會閱讀一場比賽
閱讀理解雜誌暨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老師曾說:「世界像是一個巨大的文本,供你我閱讀。」閱讀,其實是理解世界運作的一種方式。擁有閱讀能力的人,可以透過統整複雜的訊息,建構、推理出上位階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建構出反應與應對的答案。
好比一位不具備廚藝的廚師,縱使是山珍海味的珍貴材料放在你面前,也做不出色香味俱全的佳餚;這就是為什麼會說「閱讀一場球賽」是判斷運動員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指標,因為這邊所指的閱讀,並不是紙本的閱讀,而是從表面行為觀察,到連結自身理解,最後與自身經驗連結後做出反應的一系列過程。以足球選手為例,有閱讀一場足球賽能力的選手,在場上會比其他選手更能掌控節奏,動作更輕鬆,對足球理解能力更高,也因此可以在不同情境中判斷出合理的動作做出反應,為球隊贏得勝利。
經驗需要時間,體力有天花板,但「閱讀一場球賽」的能力現在就能累積
運動場上瞬息萬變,選手個性也各有不同,剛入行青訓的年輕選手可能球團、教練團還會等你,你可以聽命教練的指派做動作,但到了成人隊伍,如何在場上成為被教練重用,願意調派上場的選手?自己擁有「閱讀一場球賽」的能力就相當重要。
踢球12年的亞運國手,同時現在也是台灣鋼鐵職業足球隊的程昊認為:「成為教練的即戰力,符合教練心中的隊形架構,才會成為被重用的球員。」足球不是一個人可以踢的,11個人在場上各有不同的角色任務,要能夠充分的展現自己,靠經驗需要時間、跑得快也有極限,因此頭腦聰明,能夠清晰冷靜的閱讀一場球賽,才是獲得教練青睞的關鍵。
如何培養「閱讀一場球賽」的能力?觀察、理解、判斷缺一不可
台灣職業足球名將吳俊青認為:「一個足球場就這麼大,對方的球員、行為特點、主力選手歷史資料都是可以做功課的。」
「閱讀一場球賽」的目的,就是從有限的訊息量,在短時間內做出觀察、理解、判斷後做出行動的一系列過程,這也是職業運動員的生活,每天沉浸在運動中,培養對這領域的人、事、物的敏感度,進一步才能在閱讀球賽的過程中迅速地做出判斷。
1.觀察:賽前影像分析,賽中觀察球員身體狀況
在賽前做影片分析,分析對手主力特點,與教練團討論找出破口,封住對手主將,若有不足的訊息,選手自己若能透過其他管道做功課了解資訊,或判斷場上對手體力狀況做出判斷,就會提升球員對球團的價值。
前英格蘭足球球星基岡曾說過:「我利用我的雙腳和腦袋,靠真正的技術去取勝。」何謂真正的技術?其實是抓住足球運動中的基本原則:像是足球運動中,球愈靠近對方球門愈有利,因此球往中間走最快;三打二比三打三更有利,以多打少更容易成功;讓球跟人都面對對方球門,對手壓力會變大,可藉此進行壓迫盯人或是引導他犯規。
林育呈
其實運動員都是很聰明的,不管是什麼運動,踢到別人、摔倒別人、甚至是進一顆球,都是需要腦袋的,每次比賽都會特別累,因為要身體和腦袋同時運用,要想著如何我比較有利,怎樣進攻、怎樣防守,又不像練習時被摔就再站起來,比賽是被摔就沒了,再怎麼認真練習,但腦袋沒有跟上的話,要變成頂尖的運動員好像就有點難了,難怪都說越頂尖的用動員越聰明,一定是因為他們都具備了閱讀一場比賽的能力。
曾荃鈺
沒錯唷!!!!!而且這件事情是可以被建構的~~~也就是學習的循環跟學習固化的過程,透過有步驟的建構學習歷程,讓你更懂得運動也更可以看懂一場比賽,是一件可以學習也學得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