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對我來說永遠是一生懸命,未來我還是會繼續努力,也希望你們繼續幫我加油! #未完待續
- 陳偉殷 チェン・ウェイン CHEN WEIYIN ,2020年6月27日Facebook貼文
6月27日,陳偉殷的棒球人生暫與開往西雅圖的56號公車道別,佇立在盛夏濕熱粘膩如昔的台灣,下一個目的地在哪,可不可能是家鄉的中華職棒?可不可能是甫能進行比賽的日韓職?字裡行間內都沒能探得任何線索。你我唯一確定的是,「未完待續」透露出早已啟動的引擎不會停止轉動,他還要向前,在這個他認為是一生使命的棒球裡,證明他可以。
「真的不考慮回中職嗎?不回饋家鄉嗎?」正值2020年中職選秀遞交報名表之際,數個類似的疑問雪花般地撒在他臉書的留言版或批踢踢的推文裡,不問是真心懇切地想理解,或是語氣上帶著輕佻的質問,是否「回歸故土打球」這件事不僅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似乎也將優秀旅外選手回家打球與「回饋」劃上了等號。甚至,即便這個事例實在無法切合陳偉殷的人生經歷,還是有人建議陳偉殷應該學習前廣島鯉魚王牌、紐約洋基投手黑田博樹當初像隻錦鯉般從Big Apple洄游廣島,將榮光歸故土。

或許,有人會認為陳偉殷當年婉拒徵召、缺席了2013年經典賽,讓陣容與向心力被評比為近年最佳的一屆少了一塊重要的戰力拼圖,是自私(即便他的自傳已書寫當年他有膝傷);認為他即便無約在身,身手也已非巔峰,卻未曾起心動念表明要回中華職棒、「展演」球技給國人「欣賞」,是自傲;認為他簽了大約、表現卻名不符實,是「勞工之光」又是「薪水小倫」的同時,好像又予人沒做過多少「相等回饋」的印象(即便他早已設立棒球獎學金、每年年底舉辦棒球訓練營、參與保護動物的公益活動),是自利。
縱使這些似是而非的輿論從未止息,在眾人眼裡有著讓人稱羨的人生、但事實上過著已顛簸數回的球涯的陳偉殷,在邁入運動員晚期的此際仍持續保持高昂的鬥志、面對自己充滿未知的職業人生,依舊正視那一紙紙掙得不易的機會。被釋出當日的貼文裡所寫下的「一生懸命」,不僅是他面對人生的真正武器球,也更是他選擇「回饋土地」的一種強大方式。
「一生懸命」或「一所懸命」:不只是座右銘
「一生懸命」(いっしょけんめい)其實是一句十分通俗的日語,意味著義無反顧地傾力投入某件事情的態度,常作為鼓勵自我的座右銘。它的原身其實是發音相同的「一所懸命」(いっしょけんめい),「所」是中世紀日本武士所受封的領地,代表著是武士用生命竭盡地去守護領地的執念。
昔日的「一所懸命」,展現的是一種縱向力量的投入;今日的「一生懸命」,展現的是一種橫向長期的付出,已故的劇場大師李國修先生曾謂的「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功德圓滿」,最能體現堅持一件事、燃燒一輩子的不凡以及困難。
今年,我選擇20當作自己的新背號,選擇回到在育成與榮耀之間,在起點之前一步的地方。
2019年年初,陳偉殷宣布自己在馬林魚新球季的背號從「54」更改為「20」,也寫下這段寓意深遠的文字。在因傷勢沈浮的歲月裡,陳偉殷選擇把目標回歸單純,回首那段開刀後降為育成選手、身著「203」背號的漫漫長日,再從復健、二軍磨練到走回名古屋巨蛋的光陰,期待一樣的光輝仍會再次照進曾經幽暗的谷底。
可惜的是,這次陳偉殷沒有能夠如償所願。當季馬林魚便在11月20日將陳偉殷放入讓渡名單,5日後宣告釋出,留下的有嘆息,也有不友善的訕笑。年初的那段文字,雖然在現實上未能如十年前般兌現為心中理想中的結果,但至少可見陳偉殷在面臨逆境之際,他心中所想到仍是十多年前在中日龍所汲取的經歷,包含「一生懸命」的信念,甚且,沉潛蟄伏、靜待躍向一軍舞台的時刻更勝於那戰功最為彪炳的黃金歲月。雖然已記不起陳偉殷究竟是何時選擇將「一生懸命」寫在帽簷、記在心底,在起伏跌宕的職業路上、人生不斷地面臨需要選擇之際,重回投手丘顯然是他一生、一所都無悔地追求且熱愛的事物,即便那些流言蜚語再利、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