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10/10

Gerrit Cole、Tyler Glasnow-海盜系統養壞了頂級新秀,他們到底犯了什麼致命的錯誤?

洋基與光芒一戰定生死的分區系列賽第5戰,兩隊先發投手Gerrit Cole、Tyler Glasnow同樣出身海盜系統。他們在2011年選秀會同梯加入海盜,升上大聯盟之後還在海盜當了幾年隊友,卻在離開之後雙雙投出王牌身手。海盜系統養壞了頂級新秀?而他們到底犯了什麼致命的錯誤?

作者:張尤金

logic

可惜陳柏毓去這隊,印象中海盜隊養投手真的超爛,近年沒有從自己的農場養出什麼大物出來

張尤金

本文剛好為進階數據及分析的重要性,作了見證!

何裕安

唉 希望他不會進去後後悔 感覺自己兩眼開開準備投胎

fb - 洪行易

Archer變很慘 海盜過去還是有修好一些投手 像是Happ讓他在2016藍鳥時大爆發拿下20勝 Nova也算 現在Musgrove可能也算修好嗎? 他今年表現算是生涯最佳

張尤金

謝謝行易分享,其實我也相信海盜教練團調教投手應該是成功與不成功都有。
而且例如文中提到Mitch Keller連FIP都不知道,確實,球團沒告訴他,但投手不也應該自己知道嗎 XD

Melody Huang

Morton也是在海盜修好的

Melody Huang

結論:養投手和修投手是兩回事

張尤金

跟選投手也是兩回事 XD

shiki

其實海盜的投手調教也不是一無是處,畢竟這幾年號稱投手改造工廠的太空人,更早之前這個稱號曾是屬於海盜的美譽。13~15球季他們更靠著改造投手的功力連續三年搶進季後賽。
當然,現在時空背景不同,整個聯盟的生態演變跟當時也南轅北轍了。
被海盜修好的投手有像是洋基酸民最愛提的AJ Burnett,曾經被視為Johan Santana接班人的Francisco Liriano,另外還有Edinson Volquez以及J A Happ,後援投手的代表則是Mark Melancon
被海盜搶救回來的投手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年紀偏大,速球開始壓制不了對手的老將,還有一類則是控球完全炸裂的類型。
海盜那時的哲學就是,教導這些投手改投二縫線為主,然後搭配原本就有不錯的stuff的變化球來解決打者,大多收到不錯的效果,不然不會有投手再生工廠這名號的,他們修好的投手我想可能比太空人還多才是。
另外一方面,也是聯盟環境的變化了,我想5年前,聯盟擅長投沉球的投手遠比擅長投高角度速球的投手多,那時把球投在好球帶下緣讓打者打滾地球的概念才是顯學。然而這些年聯盟的生態變了,擅長攻擊低角度的打者變多,大家也感受到把球打飛的好處,興起新一波的飛球革命後,投手三振數激增,而挨轟數亦然,滾地球投手不再吃香。
我不覺得海盜的投手教練團有像文章說的這麼守舊與差勁,不過Cole與Glasnow確實反映出海盜其實不太會養自家球員的問題,然後其實比起投手他們養更爛的是打者啊...................Austin Meadows、Gregory Polanco、Josh Bell諸如此類
我想這跟海盜選秀習慣有關吧,他們總是愛選天花板高但是也非常raw的高中生進來慢慢慢慢地養,然後就沒了
個人結論是,我不覺得海盜的投手調教有這麼的落後,Mitch Keller的發言感覺有點天兵,而Glasnow的說法我持保留態度,畢竟海盜改造投手的成績單也是貨真價實的。但海盜或許還沒跟上現在這一波飛球革命帶來的典範轉移是真的,以及差勁的農場養成導致他們又沉淪回那個萬年爛隊.........喔,還有小市場球隊的宿命,賤賣球星這點也是,例如Starling Marte嗯。

張尤金

感謝shiki兄精闢分享!

北極熊

那些海盜修改成功的例子多半是本身就有不錯的Stuff還有二縫,這招對於控球很爛的投手挺管用。但相較之下如果本身二縫丟不好的人,成效就很有效,比如Cole、Glasnow、Morton、Archer。
而且Cole跟Morton是在現在所謂飛球革命前就已經被要求丟一堆二縫跟低角度,也證明並不是很成功(當然成績不能說完全失敗但顯然跟他們的上限有很大距離),未必是因為當今的飛球潮流才導致海盜的培養失敗。

與其說聯盟環境改變讓他們跟不上,我反倒會認為海盜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只會叫人家多丟二縫這招而已。

在昨天(台灣時間10月9日)勇士、太空人、道奇同日晉級聯盟冠軍戰之後,分區系列賽只剩下光芒與洋基將在今天(10月10日)展開殊死戰。而兩隊的先發投手分別是Tyler Glasnow(光芒)和Gerrit Cole(洋基)。

事實上這不是兩人第一次在一戰定生死的季後賽同場對決了,去年的美聯分區系列賽也是同樣戲碼,只是當時Cole還穿著太空人球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個同樣在2011年選秀會加入海盜的同梯投手(分別是第1輪和第5輪),升上大聯盟之後還在海盜當過幾年隊友,卻在離開之後雙雙投出王牌身手。就如媒體所言,海盜球迷欣慰之餘,卻也不禁要說:

「如果他們還在海盜,或許過去兩年打世界大賽的就是我們了。」

但,真是如此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失望的海賊人生

當然,我們不能說海盜時期的Cole與Glasnow一無是處,Cole在海盜有好幾年都是先發輪值的王牌,包括2015年單季19勝、防禦率2.60,入選明星賽,國聯賽揚獎票選第4,他也是海盜在2010年代中期戰績優異的原因之一;至於Glasnow雖然投得掙扎,但至少他離開海盜之前依舊被視為極有潛力的年輕投手。

只是有件事情是我們很確定的:如果Cole沒有在2018年1月被交易到太空人,今天的他不會成為大聯盟史上合約總額最高的投手。

你一定不健忘,2018-2019年效力太空人的Cole不只是球隊的王牌投手,他更是全大聯盟最佳投手之一,他在這兩年為太空人先發65場拿下35勝10敗、防禦率2.68,包括2019年單季20勝5敗,防禦率2.50是美聯之冠,326次三振則是全大聯盟第一,包括23場先發拿下17連勝。而這不僅僅是因為太空人提供Cole更多拿下勝投的機會,就以球種轉速而論也有明顯的轉變:來到太空人的第一年,Cole的曲球平均轉速2,901 rpm,高居全大聯盟第7,速球轉速2,529 rpm則在至少投1,000顆速球的93名投手當中排名第4。

請繼續往下閱讀

Cole曾經解釋自己的進步是因為「年紀增長,變得更有經驗」。倘若與Glasnow迄今都仍留在海盜,他們能不能投出同等的成績?這當然是個無法驗證與無法重來的假設性問題,但我相信多數網友都有心證了。

況且同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這兩名投手身上。自從Neal Huntington 2007年9月25日接手海盜總經理、直到2019年10月28日下台為止,在他任內的12次選秀會,球隊選進並簽下178名投手,其中只有23人上到大聯盟,17人上大聯盟時仍效力海盜,但截至去年為止,只有5名投手在海盜留下WAR為正數的紀錄:

Cole (11.3 WAR)

Jameson Taillon (8.6 WAR)

Chad Kuhl (2.3 WAR)

Justin Wilson (1.6 WAR)

Brandon Cumpton (0.2 WAR)

很顯然,這樣的人數是低於預期的。

再換個角度看,同樣截至去年球季結束為止,Huntington任內入選海盜並在海盜上到大聯盟、之後轉戰他隊的投手,他們在海盜時期合計13.9 WAR,之後效力他隊則是25 WAR。以Cole為例,他在海盜5年的WAR 11.3,過去兩年在太空人則是12.1 WAR。

海盜的農場體系和訓練系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海盜系統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都知道,海盜時期的Cole被要求成為以伸卡球為主的先發投手,來到太空人及現在的洋基之後,則成為真正三振型的王牌投手。回顧2017年11月2日Huntington接手總經理之後沒多久,他就宣示要建立以「賽伯計量學(Sabermetrics)」為核心的球員評價系統:

「我們將運用客觀的數據來評估球員績效,進而培育球員......我們將尋求依賴更新的變數,諸如VORP (value over replacement player)、Relative Performance、EqAve (equivalent average)、EqOBP (equivalent on-base percentage)、EqSLG (equivalent slugging percentage)、BIP% (balls put into play percentage)、wOBA (weighted on base average)、Range Factor、PMR (probabilistic model of range)、Zone Rating。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