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10/27

封殺到底?旅美388場奪冠資歷無效 田澤純一日職夢碎

相較台灣球團對旅外球員的熱情,日職拘謹的態度讓人感到灰心,即使是單純打棒球,田澤純一也得承受挑戰制度的苦果。在甫結束的日職選秀會,頂著MLB世界大賽冠軍光環的田澤純一落選,他透過代表傳達失望。你可以說因為他滿35歲,也能臆測他是受政治操弄,總之在日職投球是希望落空!

作者:陳光立

許祺杰

中職球團延攬人才的range放很寬,不過遇到麻煩事的時候,道德又自動拉到最高。

陳光立

換句話說是人才就好,若連庸才都不到,那球團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park15

在大聯盟被打爆回到日職投得虎虎生風
日職本來就是次等聯盟,有什麼不好承認的?

陳光立

嚴格說應是日本獨立聯盟,他沒機會進日職證明自己。

glacier1943

中華職業假球聯盟沒節操的啦, 當年不是說要搞郭泓志一輩子? 最後郭泓志也很沒志氣的加入中華職業假球聯盟, 日職根本不缺選手球星, 台灣只要是旅外的回來有不叼起來用的道理?

陳光立

中職再怎樣都是自己的,我們還是要愛護支持,否則以後真的在台灣沒球看了。

fb - Hebe Wu

說不定有機會,明年在台灣見到他

丹尼斯

田沢最大的問題是在於連獨聯都沒辦法展現宰制力,何談什麼默契風封殺,有實力者球團自然會選,何況年紀又不小了,12球團沒人感興趣不是沒道理的

陳光立

我們在中職看他油箱還剩多少燃料吧!

在日本當地時間10月26日的選秀會,12支球團正瞄準眾多潛力好手爭取加盟,其中包括效力埼玉武藏熱火熊隊的田澤純一。現於獨立聯盟打球的他,儘管算是老將,但擁有征戰大聯盟多年的經驗,球速仍有150公里的水準,且日職在選秀會前廢除「田澤條款」,為他打開大門,但是各球團似乎頗有默契的跳過這位好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田澤純一在日本球界算爭議人物,高中畢業未循傳統路線打日職,先去社會人的業餘聯盟新日本石油隊打球,2008年風光摘下最有價值球員象徵的「橋戶賞」,被大聯盟球探紛紛鎖定。接著,他直接赴美加盟波士頓紅襪隊,從2A小聯盟起步。翌年,這位好手就直升大聯盟牛棚待命,並在2013年隨隊獲得世界大賽冠軍。

田澤的職棒之路,打亂日本球界倫理,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有球團抨擊他是叛徒,直指此舉形同間接鼓勵業餘人士旅外,分明是瞧不起日職。之後,球界就誕生所謂的「田澤條款」,規定凡是大學生或社會人若沒參加日職就旅外,未來返國就三年球監,此舉等於是斷了業餘旅外的日職後路,殺傷力相當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職場講究的是循序漸進,凡事注重倫理。」筆者一位曾在日本打社會人球隊的朋友,對田澤純一事件發表看法,他說:「日職是日本棒球的最高代表,你一個日本學生打球,先進甲子園、再參加選秀是理所當然,自己安排不同的路線發展,保守人士勢必認為你離經叛道,若允許風光返國再打職業,等於承認NPB是次等聯盟。」

 

先前傳出,日職聯盟在9月廢除田澤條款,是開了方便之門。事實上,早在選秀會前就有消息,各球團原本都有興趣延攬,但輾轉得知田澤純一將合約由經紀人代理時,幾位代表就紛敲退堂鼓,表示謝謝再聯絡。若看倌記憶猶新,2011年效力中日龍隊的陳偉殷,也曾透過經紀公司斡旋談約、赴美挑戰大聯盟,雙方一度關係緊張。時至今日,各球團仍對經紀人制度或多或少有抗拒感,因為談約普遍要花更多錢,外界相信這是田澤純一落選背後原因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秀會持續三個小時,田澤純一的姓名從頭到尾都沒出現,按理他的身手絕無可能在入選的123名新人之後,即使稍有年紀但牛棚吃局數不成問題。日本當地媒體報導,選秀會前田澤純一宣傳大聯盟388場出賽資歷,有種盛氣凌人的態度,有球團大佬私下認為,12年前田澤拒絕日職一次,不排除12年後又因條件談不攏拒絕日職第二次。

選秀會結束後,田澤純一本人沒有表態,由他所屬熱火熊隊的監督角晃多發言:「田澤的落選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當然,對我們而言這不是好事。很遺憾,我們以為這是田澤棒球生涯的轉捩點。」田澤落選,也在日本球界瘋傳,有媒體臆測他當初失禮赴美,造成球團排擠的默契。當然,官方理由很多種,包括35歲參選年紀太大,以及選秀會應把機會留給年輕一代等。

不過,球團在物色洋將補強這件事,似乎沒將年齡納入考量過,此番田澤參選卻因太老吃了閉門羹。跳過田澤的原因,熱火熊隊的代表加藤說:「我認為那是時代演變的一部分,選秀會各隊挑的不是活躍一至兩年的外援,而是要培養5到10年的球員。我意識到,這是田澤選秀會落選的背後含義。」他表示會尊重田澤,也歡迎重返獨立聯盟。

相較之下,當初與兄弟象隊鬧得不愉快的倪福德,33歲從美返台後並未受到刁難,順利加盟義大犀牛隊。兩者之間或因時空背景為不同案例,但從田澤返日只能在獨立聯盟打滾觀之,台灣球團與球迷對旅外球員「回娘家」的態度,顯得更熱誠與友善多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