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手登山,該怎麼開始我的第一趟行程?<上篇>

身為登山新手,要怎麼開始我的第一趟行程呢? 其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能夠讓我降低行程中的風險? 讓戶外從業人員,將被問過五百次的問題,咀嚼過後一次反芻給你!

作者:駝背少女

尋找對彼此不離不棄、永遠忠誠的夥伴

新手登山,尤其是台灣的高山百岳,獨行通常不會在選項之內,而此時選擇同行的隊友,跟選擇伴侶一樣重要,弄得不好都會出人命(?)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登山模式大概有兩種:自組隊與商業隊,就像出國旅遊有自由行和旅行團,各有優缺點,也有各自的醍醐味,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可依照個人的需求去做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業隊顧名思義,就是「有營利的商業行為」,常聽到的是「免背睡袋公糧」行程,付了團費,便有人替你打點好所有瑣碎的行政流程,包含抽/搶山屋、替你準備睡袋、申請入園入山證、買保險、找接駁車,也有協作員會幫忙背負公共裝備、炊煮伙食,有領隊嚮導照顧你,出發前還有行前說明會,為你介紹本次路線、所需的裝備等等,所有自組隊需要自己動手做的事,他都幫你攢便便,你需要做的,就是負起自己的責任,將裝備備妥、鍛鍊體能,可以的話,多研究一下要去路線,就可以安心上路了。

若是新手登山,沒有自信能在山上把自己照顧好,商業隊是蠻推薦的登山模式。但商業隊這麼多,要如何做選擇呢?我會建議跟購物一樣,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如果對一個東西很心動,卻因為價格而下不了手,就買;如果因為價格好俗不買對不起自己的,就不要買,我的貧窮就是這樣造成的。

有的商業隊團費甚高,走小團模式,一位嚮導只需要照顧3~5人甚至更少,可以為隊員付出多一點心思,不會有人落單,還會在行進的路途中帶入課程,讓你邊爬山邊學習相關知識,不只是一昧悶著頭走。(少女我就遇過跟著商業隊完成百岳的大哥,即使走完了一百座山,也不會在山上煮飯、使用指北針或GPS,厲害吧!)此外,收費合理「通常」也意味著工作人員可以獲得合理的報酬,「通常」也可以換來更好的服務,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商業隊伍收費高,但口碑一樣很好,開團還會被秒殺。

而團費低廉的隊伍,很多都是走薄利多銷路線,利都薄了,給工作人員的待遇大概也不會太好,或是聘請較少的人力,導致低價團的嚮導會有點像是台灣的社工,需要被照顧的隊員遠遠多於你能付出的,搞得彼此都憔悴(我愛社工,你們是最棒的!不要加油,要休息!),「隊伍不等人、各走各的」都是司空見慣、稱不上是新聞的新聞。另一個常被忽略的問題點是接駁車,車子老舊、藤原拓海般的駕駛方式、車上有煙味檳榔味、司機工時過長、疲勞駕駛,甚至接駁車超載也時有耳聞,做選擇的時候不妨想想,這些風險,你願意承擔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以上只是提供一個非~~~常粗略的比較,並不是所有高價團都有所值,也不是所有低價團都高風險,網路上有很多經驗分享,新聞也都查得到,少女就不在此多做說明了,以免還要發不自殺聲明(欸不是),誠心建議啦,都要花錢了,不妨先做點功課,以免勞財又傷身囉!

自組隊則有很多種可能:熟識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透過網路認識的朋友。

其中首推原本就熟識的朋友,一來不用擔心該如何相處,二來行程安排也能比較有彈性、不需要太多的顧慮,而且邊爬山邊講幹話,所有的辛苦都可以雲淡風輕(呃...這不一定),開心的過程,也可以提升往後爬山的意願。但別忘了,登山是休閒,同時也是一種運動,是體力活,建議可找有運動習慣的朋友一起(前提是你也有),如果對方沒有運動習慣,又打死不鍛鍊體能的話怎麼辦呢?既然你們是朋友,只好互相包容囉!但還是要提醒一下,別忘了評估可能會失去一位朋友的可能性哦(笑)!

至於透過網路認識的朋友呢,基本上就是陌生人了,要沒有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對彼此負責,現實層面是有點困難的,所以建議還是要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礎,若條件許可,先一起走個郊山,大家蕉流蕉流,培養感情與默契,也順便暸解一下彼此的體能、登山習慣,以及對方是個怎麼樣的人,畢竟每個人爬山的目的都不大相同,有人爬身體健康,走到哪算到哪,有人即使淒風苦雨也要登頂,有人埋著頭走想趕緊到目的地休息,有人想沿路欣賞風景,順便拍網美照放上IG,有人習慣隨手拍照作記錄,有人每到景點就要拍一百張。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