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媽咪腰痠背痛‧按摩拉伸動作全書:專業物理治療師親授!圖解十大全身不適症X兩大舒緩手法,媽媽順產、好眠、減疲勞》
和平國際出版
腳底是人類在路面上行走,以及與地面反作用力直接撞擊承受的部位。隨著肚子裡的寶寶漸漸長大,肚子越來越沉重,更像是天天在做重量訓練一般,帶著負重活動,對於足底而言,承壓的面積相同,但重量卻持續增加,對於腳底的筋膜、踝部關節而言即是在持續受壓。走路時踝關節必須穩定足底,抵擋行走與不平的路面所產生的反作用力,關節之間壓力增加,使得腳底的筋膜變緊、肌肉彈性減少,疼痛由此開始產生。
諸多不舒服的感覺,難道都是足底筋膜炎引起的嗎?其實引起孕婦媽媽腳底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並不完全是所謂的足底筋膜炎喔!以下是幾種可能產生足底疼痛的原因:
神經傳導足底痛
剖析孕婦媽媽的體態,肚子承重讓孕婦媽媽整個脊椎與原有的關節排列都受影響。對於脊椎關節而言,為了承重會產生許多不同姿勢性的代償作用,例如:腰椎過度前凸、胸椎過度後駝、頸椎前傾等狀況。對於從大腦出發支配全身的神經而言,便像原本平順、暢通的高速公路,突然變得崎嶇不平、如山路般九彎十八拐,再加上脊椎壓力增加,椎間盤也難以倖免,受壓後碰觸到後方神經,使得神經的電訊號瘋狂亂傳,讓孕婦媽媽的足底產生疼痛、麻木、痠脹、像閃電一樣的刺痛等不適症狀。而影響的部位可能遍及整個足底,無論是前腳板、足弓內側或後腳跟底部,都可能受到影響。
肌肉筋膜反覆疲勞磨損
人體有許多分布在小腿上的肌肉,會由小腿骨脛骨或腓骨一路連結到腳底的骨頭,久站、久坐不僅容易讓血液循環減緩,亦容易造成腿部肌肉緊繃,減少彈性、產生腫脹。除了承受孕婦媽媽增加的體重,再加上長時間的緊繃, 這些肌肉會反覆撕扯、過度牽拉,產生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有些肌肉變得較無力、有些變得張力過高, 肌肉與筋膜之間的協調便會開始不穩定。當在移動的過程中反覆摩擦、累積小壓力,足底筋膜與足底肌肉容易疲憊不堪,所以孕婦媽媽感覺一站起身,腳底便傳來痠脹不適感,以至於覺得害怕行走,這也是為什麼僅靠肌肉的按摩,其效果有限的原因之一。
膝關節與踝關節的不穩定
為了穩定身體的移動和平衡,有些孕婦媽媽會採用將膝蓋往後頂的方式增加身體的穩定度,但這樣行走或站立的方式其實是讓膝蓋關節添加許多壓力。膝蓋往後頂會讓身體重量的鉛垂線偏移,讓原本平均分布在腳盤上的壓力變得不平均,會增加膝關節內部韌帶的負擔。
膝蓋過度後頂,韌帶和肌肉便要更用力的穩定住膝蓋關節,避免大腿骨不能穩定地在關節平面上滑動,而膝關節內的半月軟骨就像盤子一樣托著大腿骨,在膝蓋後頂的情況下,半月軟骨便會開始與關節產生磨損,長期受壓便會讓膝關節開始不穩定,讓半月軟骨這個盤子出現裂痕、增加軟骨受傷的風險。
膝關節不穩定的結果,讓身體力學承擔的最後終點─踝關節,接受到不平均的壓力,使得踝關節難逃一劫。踝關節與人體的平衡和本體感覺非常相關,當踝關節出現不穩定,人體構造的平衡能力受影響,對於孕婦媽媽和寶寶而言是很危險的,而踝關節周圍的韌帶也可能變得鬆弛,影響了行走時的穩定度。若產生慢性的腳踝扭傷,對於孕婦媽媽而言便是長期困擾的問題了!而踝關節的不穩定也會讓足底承受壓力的接觸面不平整,造成足底疼痛常常發生,影響著整個懷孕期間的活動。
神經傳導足底痛 | 肌肉筋膜反覆疲勞磨損 | 膝關節與踝關節的不穩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