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回顧完CBA元年以後,相信也激起許多老球迷的回憶,以及年輕球迷的好奇。不過相信很多球迷都好奇,既然CBA當初前景那麼看好,那為什麼會在短短5年內就面臨垮臺,除了當時亞洲金融風暴的問題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呢?又能夠對於新聯盟有甚麼借鏡與警惕呢?這邊我們就要來聊聊這一些部份。
在開始文章以前,我先分享給大家一個我所整理CBA、SBL與P. LEAGUE+的制度差異表,若是看文章容易混亂的,也可以回來看看這張表。
聯盟 | CBA | SBL | P.LEAUGE+ |
成立時間 | 1994年 | 2003年 | 2020年 |
球隊數量 | 元年:4支 二到五年:6支 | 第1~16季:7支 第17~18季:5支 | 4支 |
例行賽 每隊比賽場次 | 元年:36場 二年:50場 三年:60場 四年:50場 | 第1季:24場 第2~15季:30場 第16季:36場 第17季:32場 第18季:40場 | 24場 |
洋將規則 | 元年~三年:每隊可登錄4名洋將,可上場2名洋將,其餘沒有限制 四年:每隊可登錄4名洋將,可上場2名洋將,上場的洋將為一大(208公分)一小(195公分) | 第1~3季 :無洋將 第4~6季:未進季後賽可以使用1名洋將,身高200公分以下 第7~8季:每隊都可以使用1名洋將,身高200公分以下 第9-10季:身高提高到205公分以上 第11-15季:身高與薪資無限制 第16季:各隊可以使用2名洋將,但身高總和不得超過405公分,採行採行「4節6人制」 第17季:各隊可以使用2名洋將,但身高總和不得超過400公分,採行採行「4節6人制」 第18季:各隊可以使用1名洋將,但身高上限203公分 | 可註冊3名洋將,但賽前僅能登錄2名球員,4節7人次制,第4節僅能有一個洋將上場,身高未限制 |
洋將薪資上限 | 無特別規範(但是因為洋將數量多,單一球員的月薪未必比SBL高) | 無限制-->月薪由1位1萬美金以下->2位3萬美金->2位2.5萬美金 | 月薪總和3萬美元 |
華裔球員 | 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者可以不算華裔球員,其餘各隊可允許有一位華裔球員(但為均衡實力,各球季有規定後段班的球隊才可使用華裔球員) | 第1~10季:未取得身分證時需算洋將 第10~18季:每隊可有兩名華裔球員,需有護照與僑居加簽 | 允許各隊有1名外籍生和華裔球員,而已經有身分證的戴維斯算是本土球員 |
本土選秀 | 有,但不允許大專球員參加,參與選秀的球員均為社會甲組的球員 | 第3季開始切割UBA與SBL,第5季開始舉行選秀, | 未知 |
洋將選秀 | 曾經舉辦洋將公開測試與選秀,但是多數球團不願意選擇 | 第17季首次舉行,但是未強制球團選擇 | 未知 |
主客 | 無,但職籃三年後曾經測試使用假性主客場 | 無 | 有,球團各自經營 |
比賽時間 | 每節12分鐘 | 每節10分鐘 | 每節12分鐘 |
聯賽日程 | 11~7月 | 12~4月 | 12月~4月 |
季後賽晉級 | 元年:未設季後賽,僅有挑戰盃賽 二年到四年:6隊取4隊,1對4,2對3 | 7支球隊取4支球隊晉級(過去改過太多賽制,這裡以2020年的賽制為主,其餘不多做介紹) | 季後賽由季賽排名2、3名隊伍先行交手,勝者再與排名第1名隊伍爭奪最終冠軍 |
職籃二年的CBA擴建
CBA職籃元年熱熱鬧鬧的開打以後,馬上掀起了各方的關注,也使得更多企業想要投入這塊大餅。因此第二年開始,CBA馬上就擴充到6支球隊。原本在元年熱身賽就已經確定投入的宏福隊以外,上當時籃協理事長王人達所創建的球隊—中興虎(後來的達欣虎)也在非常倉促的情況下成立並加入CBA。
其實當年中興電工加入CBA也鬧出了不少爭議。主要當年CBA成立時有規定,要加入職籃,必須至少在盃賽中拿到一個冠軍的成績。宏福隊在CBA元年時的甲組聯賽已經拿過冠軍,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中興虎就不一樣了,其成軍過程非常迅速,甚至在球員還沒找齊的情況下,就必須投入比賽。於是籃協緊急舉辦一個盃賽—省長盃,邀請甲組各隊的好手加入。另外球隊找到了1995年參加瓊斯盃的美國大學明星隊的三名主力,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達欣洋將三巨頭—班尼特、馬克、威廉斯加入球隊,並且為求奪冠的安全起見,除了原本陣中的年輕球員(包含後來當選國手的許智超與現今璞園的總教練楊宜鋒)外,還與宏國隊借了邱德治、羅興樑、黃春雄三人,另外泰瑞的王立彬也被借調到隊中。於是球隊就在這種有洋將又有國手助陣的情況下,「艱苦」地拿下省長盃的冠軍,取得加入CBA的資格。
張藝耀 changyiyao
寫得好詳細,支持!
grant3324
很抱歉之前留言的朋友,不熟悉系統,不小心把留言刪除了,請見諒。
wp
回顧歷史,寫得很詳細
另外,個人覺得「P.LEAGUE+」就不是一個好名字,不好唸又不好記,而且隔壁還有一個SBL,很像當年職棒兩聯盟惡鬥的時代,不太看好能有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