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12/08

淺談2020球季結束後的制度改革的可能性

由於疫情的關係本年度可以說是近來最特別的一次ATP賽季,因為這波疫情讓許多討論多年的重大議題得以有實踐的機會,而即使是沒有實踐的一些想法也有了更多機會被討論,就讓筆者來分享一些新的變革和筆者自身對於這些變革的想法。

作者:Legotai

布魯斯愛網球

1. 大滿貫的制度個人是支持目前的五盤三勝,來跟ATP的巡迴賽有所區別。不過講到收視率,這倒是一個很弔詭的東西,以前九個大師賽的決賽都是五盤三勝制度,2007年後(沒記錯的話)一律改成三盤兩勝,當時有個原因就是來自於電視轉播公司的收視率考量,尤其是在美國這個完全資本制度市場、以盈利為最大考量的市場。
2. 女子選手是否要在大滿貫打五盤三勝制,目前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這個問題從WTA從上個世代成立的時候就開始辯論了。諸多頂尖的女子選手如娜拉提諾娃表示女子選手打五盤沒問題,他們也願意打五盤;小威還更霸氣表示「不管三盤、五盤、甚至七盤都沒問題」,可見目前問題其實並不是在女子選手那裡。只是不希望每次遇到這個議題就變成「同酬不同工、女權自助餐、女子五盤根本是歹戲拖棚」這樣的循環當中,對事情並沒有幫助。
3. 個人也是支持鷹眼制度的實施,不過現實狀況就是錢的問題,一套系統用在一個球場的花費將近兩百萬台幣,對主辦單位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不過大家習慣了過去一直有線審的比賽,現在通通改用鷹眼似乎少了那麼一點「人性」的樂趣。
4. 謝謝你這篇文章,帶出很多值得討論的話題。

Legotai

美國的確很資本主義,為了營利很勇於提出各種意見,獎金性別平等和獎金不同工同酬,這些爭議都是美網率先提出。我真的很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女子的五盤賽事,講那麼多都沒用,真的打下去就知道了,不行再改回去就好了,不做永遠沒有答案。鷹眼系統我知道很昂貴,但我還沒有仔細研究,不知道這類型的系統能不能隨著科技進步和普及率的提升來降低成本。我也很高興能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分享。

圖片來源:ATP粉絲專頁

三盤兩勝制或五盤三勝制

這個議題相對其他來說算是老議題了,因為疫情的關係又有許多時間被拿出來重新思考討論,最近認為應該將五盤比賽縮短至三盤的主要代表就是球王Djokovic,過去他的父母有一些言論引起網壇譁然,所以網路上的聲量幾乎一面倒的反對他的意見,不過筆者認為討論制度還是應該就事論事,不應該依照情緒來決定支持與否。

首先必須要知道的就是大滿貫之所以叫作大滿貫,除了歷史悠久、場面浩大等等原因,最主要還是商業考量,因此賽制就變成一個能否吸引觀眾的重點,大滿貫必須要跟其他比賽有所區別,不然大滿貫何必叫作大滿貫?這點筆者是同意的,因為如果大滿貫和其他比賽的賽制完全一樣,必定精采程度下滑不少,也是因為大滿貫的收視和關注度一直都遠遠高於大師賽,因此筆者贊成大滿貫維持五盤的傳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對方的主要領袖為Djokovic,大部分的網友攻擊他的論點在於他是因為自己老了所以擔心球王位置不保,才想要採取速戰速決的賽制,但筆者認為制度歸制度,這種論點倒不是什麼構成反對的立基,畢竟年紀更大的還有Nadal和Federer兩位,如果採取速戰速決的賽制也不見得就對Djokovic有利。

總結:

筆者認為大滿貫還是維持本來的賽制就好,至於無法負擔五盤比賽的老將就退役吧,不只是運動場上,所以的職業不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嗎?

 

兩性平權與商業利益

球賽獎金的影響也受到兩性平權的意識抬頭有所改變,最早執行男女獎金等價的大滿貫是美網,但這同時也會產生另外一個議題,就是為什麼三盤制的女子網球賽會和五盤制的男子網球賽同獎金,正所謂不同工卻同酬的話題也時常被討論,至於女子選手到底能不能負擔五盤的比賽,坦白說筆者不清楚,而且筆者也沒看過有任何一個大比賽讓女子選手打五盤,所以這題筆者並沒有答案,也許有一天能看到女子的五盤大戰我們再來重新思考也說不定。

請繼續往下閱讀

撇除掉女子比賽如果使用五盤制會不會負荷不了,或是直接導致精采度大幅下降,另一派的說法是比較偏向商業考量,近年來由與轉播資訊發達且網路頻道和電視台競爭激烈,基本上壟斷市場已經不存在,同樣帶來的效應也是讓以往比賽收視率男大於女的差距縮小不少,不過對於贊助商的差別還是很大,因為賽制的關係男子比賽的時間幾乎都會比女子比賽來的長,所以相對的贊助商在男子比賽中的曝光時間也會更多。

但其實贊助商的問題也算有獲得解決,因為近年來的比賽贊助幾乎都是用包場式的贊助,意思就是沒有分男子或女子比賽,總之球場上的側板、帆布、大螢幕等等通通就是贊助商自己去包下來,因此對於賽會的各大贊助商來說賽制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再說有的女選手對男性觀的吸引力很大,只要能提升整體市場筆者都是樂見的。

總結: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賽會贊助商或許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在女子真正嘗試五盤制之前筆者也很難下定論,所以這個議題筆者也沒什麼答案。

 

電子線審

同樣在運動現代化和科技化的過程中,不只是網球有類似的議題,還有跆拳道的電子襪以及棒球的電子好球帶都有類似的爭議,但是就筆者看來網球的電子線審是最沒有爭議的一項,電子襪有敏感度以及裁判對於選手姿勢的主觀判定,電子好球帶也尚未有一個具體的公認演算法,畢竟進壘點、打者站位、削到的本壘板的位置幾乎都影響很大,但是網球是一翻兩瞪眼的,只要碰到邊線那怕是一根毛都算界內,沒碰到線就是出界幾乎沒有任何爭議的空間,因此判決上電子線審絕對比人眼準確。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要討論的是由於鷹眼系統的關係裁判近年來被認為有所失職,筆者在這邊還是要幫裁判們平反一下,觀眾們可能透過電視轉播看不太出來,畢竟電視轉播的畫面大多是處理過的(亮度、對比、調色等等),因為筆者也有擔任過主審和線審的經歷,所以可以告訴大家事實上人眼不誤判幾乎不可能,但人眼也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那麼不堪,只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或是平常有在打網球眼睛不可能跟不到球,反倒是場地跟擊球者因素比較多。

請繼續往下閱讀

標籤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