閂山與鈴鳴山(以下簡稱閂山鈴鳴)屬於北二段縱走的一部份,但有別於北二段複雜、危險的既定印象,閂山鈴鳴的步道大多都是走在舒適的林道上,偶爾需要泅泳於芒草與箭竹之中,上到稜線後則是遼闊的高山草原,展望極佳,可以一次用眼睛蒐集南湖中央尖、合歡群峰、奇萊主北、奇萊東稜、畢祿羊頭、志佳陽、聖稜線等數座百岳。
因路線難度不高,算是非常好走的大眾百岳路線,而且比起知名度較高的山岳,到訪的人數相對少,比較不會有一到假日就成為菜市場的情況發生(但還是有機會,這年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雖然對體能的要求不高,困難地形也幾乎沒有,閂山鈴鳴對於登山初心者來說,還是有少數的幾個關卡:
- 可以住宿的簡陋山屋 aka 工寮,床位並不多,閂山鈴鳴在申請入園證時也沒有人數上的限制,再加上申請北二段、在此地過夜的山友,也就是說,沒有人有百分百的把握可以睡到工寮,必須做好紮營的準備,也沒有廁所。
一旦要紮營,就必須要有帳篷、睡墊,還會需要保暖效果較好的睡袋,如此一來,對裝備的要求又更高一些,對於初心者來說,不見得是能夠,或者願意負擔的成本。
少女真心話:工寮內部的環境大概就是沒有窗戶,風會一直灌進來,晚點抵達可能會睡到床板裂掉的床位,或直接到辦公室或廚房、睡在水泥地上,雖稱不上舒適但尚可接受。
外部環境就很驚悚了,滿地垃圾、沒燒完的垃圾(雖然少女不反對山野中的生火行為,但本路線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呦!),還有遍地黃金以及白色的高山杜鵑,最可怕的那種,即使可以睡工寮,還是建議背著帳篷,在林道上隨便找個舒服、合適的地點扎營吧!
- 本路線沿途會經過非、常、多芒草與箭竹的洗禮,對於初心者來說,可能會走到厭世,尤其遇到雨天,或是早晨的露水,真的會懷疑是不是去加油站洗車了,而自己就是那台車。
- 雖然沿途有幾處水源,分別為12K水桶、15K瀑布、24K溪溝、24.4K水管、25K山屋水桶、27.4K(需下切,較不建議),但都不一定是穩定的。
沿途營地有很多,水源就這麼幾處,出發前務必先做好功課,最簡單的方式是,到Facebook 各大登山社團詢問,請教最近剛下山的山友,山上的水況如何?哪些地方有水?哪些地方只有涓涓細流?哪些地方已經乾涸?需不需要先在前方背水過去?還是要從山下直接背上去?把水況問清楚,才不容易懸著一顆心,擔心沒有水,又擔心取水時機。
上面這些文字,都只是對這條路線最 • 最初步的介紹,接下來就跟著少女的圖文,實際(?)地走一遭吧!
閂山鈴鳴的登山口,位於730林道的盡頭,「林道」係屬專用公路,為林業經營長期使用之道路,在林業興盛的大伐木時期,林道的功能就是把機械和人一車車載進去,再把木頭一車車載出來,直到1989年頒布禁伐令,林道失去的最重要的運輸功能,卻成為山友親近山林的捷徑。
730林道便是其中的一條,在過往,幾乎可直接行車至鈴鳴山山腳下,但失去功能、不再被維護的林道,隨著時間更迭,伴著一次次的颱風、地震和大雨,漸漸地還地於山,成為今日的樣貌。

一開始會遇到的小崩塌,莫慌莫急莫害怕,小心通過即可,而且會想來閂山鈴鳴的你,想必已經去過奇萊南華了吧?那這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在大伐木時期,時間就是金錢,許多從業人員也因此發大財,壞在林道上的機車,比起花時間維修,不如直接換一台新的,於是在很多廢棄林道上,都可以發現廢棄擋車的蹤跡。透過這些遺跡,彷彿也可窺見當時林道上車子熙來攘往、大伐木的黃金年代。

原來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