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賣巨人隊以4年8億日幣的合約簽下橫濱一棒梶谷隆幸後,陽岱鋼在巨人隊基本上已經沒有位置了。雖然這筆合約看起來有些弔詭:梶谷隆幸明年將滿33歲,也就是他的33~36歲都會在巨人度過,已經是身手會開始退化的年紀,加上他2018/2019都因為傷勢只出賽了各41戰,但最終,巨人還是選擇把2020打出極端生涯年(.323/.387/.527)的梶谷隆幸帶回來補齊這幾年一直不穩定的外野陣容。
當年的簽約新聞
現在回頭看陽岱鋼在2016年成為FA後簽下的這筆5年15億日幣的大約,儼然成為一筆失敗的投資。縱使今年陽岱鋼季前還加練一壘來增加上場機會,但38歲老將中島宏之硬是打出了回春的一年,100場出賽打出了.297/.369/.419的打擊三圍,還順勢完成了生涯200轟的壯舉,加上外野手人手眾多的情況下,使得今年無法打出去年代打之神狀態的陽岱鋼,在無傷無痛的情況下於8/10日遭到下放二軍調整,雖然陽岱鋼在二軍41場比賽打出了.338/.421/.511的打擊三圍證明自己狀態良好,但終究只在2020年留下了38場出賽與77個打席的成績,日本大賽雖然被名列40人大名單,但是也沒有被登錄過任何一場。
當然,可以說陽岱鋼來到巨人後的這4年來,一直受到大小傷勢影響,無法穩定上場為球隊貢獻是有點運氣不佳:例如2017年時,因為下半身不適以及大腿傷勢影響,直到6月才回到場上為球隊貢獻,2019年則是因腰部傷勢脫離戰線過、而2018/2019/2020連續三年都曾經被觸身球擊中,多少也影響到調子極端的陽岱鋼手感,但不爭的事實是,巨人隊在2018年開始就逐漸把陽岱鋼從先發的位置調離,把他從球隊的藍圖中逐漸移出。
陽岱鋼雖然在2018年仍出賽了87場,但打席從前一年的381掉到了276,可以看到時任監督高橋由伸已經逐漸把陽岱鋼在球隊中的定位轉往代打的角色。該年份,巨人陣中的年輕新秀重信慎之介在60場出賽中打出了.281/.324/.419的打擊三圍,加上龜井善行在2018年回春,123場出賽打出了.254/.315/.393以及13轟、49分打點的成績,搭配2017年央聯全壘打王Guerrero的加入,使得陽岱鋼的先發地位被壓縮,逐漸轉往替補的角色。
接著,2018年休賽季巨人端出了25.5億的超大型合約把2017/2018的年度MVP丸佳浩帶入陣中,更是大大的壓縮了陽岱鋼的出賽空間,讓陽岱鋼更難以先發外野手的身分出賽。巨人隊的主要外野輪替自2019年開始就是以Guerrero/龜井善行/丸佳浩為主,陽岱鋼逐漸退往4號甚至5號外野手的位置去,他必須陣中年輕小將一起競爭外野手的位置。該季,陽岱鋼雖然出賽了來到巨人後最多的110場,但打席銳減到231,更多時候都只是在比賽後段上來代守、代跑、代打,雖然陽岱鋼在2019年代打打擊率高達4成,但相信當初巨人隊簽下陽岱鋼的時候,絕對不是把他看成一名替補來延攬。
2020年,巨人簽下了國民隊的外野手Parra來接替Guerrero的位置,而原辰德也提到「除了坂本/丸/岡本外其他位置都開放給大家競爭」,加上巨人後來以交易案帶回了樂天的洋砲Wheeler入陣,守備位置也是一壘/外野的情況下,陽岱鋼的地位更為險峻。再者,松原聖彌打出了.263/.330/.371的成績站穩一席外野,陽岱鋼終究在打擊成績急遽下滑的情況下遭下放二軍,最終情況下只出賽了2009年以來新低的38場比賽。
來年,Parra不續約、梶谷隆幸加入巨人後,外野的位置很可能就是由梶谷/丸/Wheeler來站,陽岱鋼必須與龜井、松原、重信等人競爭外野的位置,加上原辰德有意培育陣中新人上位、一壘還有偶爾要客串一壘手的大城卓三、中島宏之、以及Wheeler輪替,基本上已經是「毫無空間」可言。對照這幾年的洋砲補強方針、自由球員的簽約來看,陽岱鋼早已不在巨人隊的未來藍圖裡。
前巨人球員広澤克実曾經提到,自由球員加入巨人隊會因為球隊所建立起的「紳士形象」以及「傳統文化」而顯得綁手綁腳,加上自昭和時代開始,巨人隊就是無線電視必然轉播的比賽,使得巨人軍擁有廣大的球迷支持,也因此球員比賽的表現會受到球迷以及報紙的猛烈批評,也讓球員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就被放大,甚至連出局時的表情、在板凳上的狀況都會被放大解釋,導致球員情緒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場上的表現。
李桓
選擇加入巨人領高薪,本來就該想到身為巨人隊球員需要承受的壓力,身為職業球員受傷然後養傷,養完傷再傷癒復出本來就是球員生涯的一部分,年紀大了身手退化也是不爭的事實,也不能怪巨人球團引進其他球員影響陽岱鋼的上場空間,難道要要求巨人球團空著位置一直期待陽岱鋼能恢復以往的身手嗎?如果當時選擇加入的是其他小市場的球隊也許在陽岱鋼表現不佳的時候,球團沒有能力從自由球員市場上引進其他選手取代陽岱鋼,但是一樣會有年輕的後輩會取而代之,所以最重要的重點還是在於陽岱鋼自己的身手退化不若以往,而不是巨人球團連續幾年從自由市場或是洋將名單補強影響陽的上場空間,不過這四年這樣的表現能拿到15億日幣的收入,也沒甚麼好嫌棄的了,巨人對都不說自己是冤大頭了....
JohnnyHsu
感謝用心回覆!
其實這篇主軸「不是把洋將引進」當成陽主要失去上場空間的理由,而是闡述這幾年陽是如何逐漸退出巨人先發輪替的。
主要是因為這些補強就是「球團認為這位置需要有更好能力的人來頂替」,而不是說這些球員進來卡陽。如果表現的夠出色,何須擔心別人來卡住自己位置呢?所以陽自己沒辦法繳出讓人信服的成績,才是關鍵。
當然,身為台灣人情感上還是希望陽岱鋼來年能有很多上場機會讓大家一飽眼福,但這機率很低就是了...
最後再次感謝你的回覆!
JohnnyHsu
當然啦...巨人一定是有點欲哭無淚就是...首次3名FA入團的大型補強,目前只有山口俊成功(甚至輸出美國),森福允彥已引退、陽岱鋼還在苦苦掙扎中...雖然陽還在當打之年,但這表現真的是滿不符薪水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