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統一獅這批不像菜鳥的菜鳥教練團,如何運用手中有限的資源,以及中職特有的上下半球季制度,從開季預估裡三強外唯一的一弱,一路走到球季的最後一場比賽方取得總冠軍門票,最後以不到5成勝率拿下中職31年總冠軍的傳奇故事。

教練團運籌帷幄的故事很勵志,然而職棒比賽最終還是要靠球員在投打兩端累積好的表現,再轉換成球隊的勝場數,所以如果統一設定2021年的目標是衛冕總冠軍,就不能在期望照著今年這種勝率不到五成然後奪冠的劇本走,而是要回歸如何提升球隊投打兩端的實力,方才是衛冕軍該走的王道。
所以系列2的文章,將會透過棒球統計數字,來看中職31年統一獅的野手群們,繳出了怎樣的打擊成績,以及展現了哪些攻擊上的特性,還有哪些野手陣型上的弱點需要在加以改進及補強。
非常感謝本站榮譽名人堂作者大艦巨砲主義無私的分享本季四隊投打的詳細統計數據,當然,如果在文章中有任何數據引用錯誤的地方,都是我自己的失誤,也一併請讀者包涵。
OPS+ | 統一 | 中信 | 樂天 | 富邦 |
上半季 | 98.2 | 107.6 | 111.7 | 81.3 |
下半季 | 97.1 | 100.5 | 96.8 | 105.6 |
全年 | 97.7 | 104.3 | 104.8 | 92.9 |
在進入個別球員探討前,先複習一下統一上、下及整個球季的OPS+都繳出不到聯盟平均100的數字,換句話說,如果棒球的得分是用平均數據來看的話,統一應該是今年獲得中職狀元簽的球隊。
往天空找長打策略面臨挑戰
理論上攻擊指數高過統一約7%的中信兄弟跟樂天,總得分至少該比統一高,但整季的數據卻顯示,統一用聯盟第3高的攻擊指數,換得了聯盟最高的741分得分跟703分的打點,這裡面一定有運氣的成分在,但我認為,統一教練團把能打的打者往前段棒次堆的作法,也確實讓球隊的進攻更有效率,所以才能用比較少的安打,換得比較多的分數。

另外,統一從去年開始,在攻擊上奉行往天空找長打率的策略,這個策略也成功讓統一獅今年以143發全壘打,跟中信兄弟並列聯盟首位,我認為全壘打多,也是統一得分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這種拉高擊球仰角增加出牆機會的攻擊方法,其實在下半球季面臨一定程度的挑戰。
全壘打支數 | 上半季 | 下半季 | 減少幅度% |
統一獅 | 87 | 56 | 35.6 |
中信兄弟 | 80 | 63 | 21.25 |
富邦悍將 | 72 | 66 | 8.3 |
樂天桃猿 | 88 | 49 | 44.3 |
上表是四隊上、下半季全壘打支數比較,下半季用球的彈性係數降低後,四隊全壘打數都有下修,樂天桃猿下半季全壘打支數大崩盤,主要是整個球隊都奉行「把球跟進來追求命中率」的打擊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統一獅,在沒有調整追求長打的攻擊策略下,全壘打支數較上半季銳減35%以上,這多少反映出,林安可、蘇智傑等統一的全壘打好手,在上半季拉高擊球仰角,靠著彈性係數來把球打出牆的方法,因為球比較不彈了,導致之前可以出牆的球,下半季都會被外野手處理掉,在明年用球彈性係數更嚴謹的狀況下,統一獅這些年輕的長打製造機,如何在擊球仰角與準確命中甜蜜點間再度取得平衡,將決定統一的打線在明年,能否再度繳出傲視聯盟的全壘打支數及得分效率。
張伯彰
陳鏞基怎麼可能離開統一,不可能,不可能
Brian29
那你怎麼不說2019讓重羽在捕手位置定下來 可以讓他不是技能更進步?打擊也可以因此不受守備位置被調動而影響呢,還有重羽2019的下半季幾乎是受傷報銷的 身為專欄作家連這個都不用考慮嗎? 如果只是想繼續證明你說的謬論是對的 那我有更多論點說明你來亂的
dolin66
統一獅教練團早在2018年,就希望陳重羽扛下隊上捕手一哥,所以當年他獲得的一軍打席,是林岱安的6倍,但陳重羽還是沒辦法取得教練團的信任感,以至於2018年統一打進挑戰賽時,教練團還是選擇林岱安作為臺灣一大賽的主力先發捕手,所以教練團早在2018年就想讓陳重羽當球隊一號捕手,是陳重羽一直沒辦法長出一號捕手該有的穩定度;再者陳重羽跟林岱安僅差3歲,原本就是應該要良性競爭的同世代選手,試問為何教練團要用什麼理由,要持續進步的林岱安,把捕手的位置讓給打擺子的陳重羽?
Brian29
你要不要回去看一下 2018挑戰賽陳重羽是因為什麼原因沒有進入挑戰賽名單的??你說謊不打草稿的嗎?
Brian29
直接告訴你好了 那是因為陳重羽那時候剛好遇上腸胃炎,我真的會笑死一個專欄作家講的好像多了解 結果連這麼重要地原因你也能說謊
Brian29
林岱安的表現我從來沒有質疑過 但問題是請問2019年的時候 陳重羽蹲捕成績有比較差嗎? 兩個捕手分擔一個禮拜的比賽有什麼問題? 你要不要看一下現今哪個球隊還有在一季一人蹲? 兩個人保持2.3的出賽頻率 誰好誰多上 這樣不好嗎?
dolin66
2019到2020,統一換了3個不同的總教練,每個球季開賽時,也都是以陳重羽作為一號捕手的規劃,為何三年還不到球季中,要嘛就變成陳重羽、林岱安雙主捕,2020年甚至直接變成林岱安為一號捕手,請問這不是客觀的事實嗎?那統一教練團是不是也是你口中「帶有主觀無根據的批評家」?
Brian29
推薦你去看一下大艦大大的最新文章 裡面可以好好打臉你的想法 那才叫專欄作家 而不是像你這種帶著主觀無根據的批評家
dolin66
再者,我文章的觀點,是在感慨2019年明明有機會,讓陳重羽以角落外野的身份,獲得更多打席來養棒子的機會,這樣對他未來競爭統一一號捕手是大利多,請問這跟巨砲哥認為中職未來會更看重捕手攻擊能力的觀點哪裡不同?請問我哪裡有批評陳重羽不適合當捕手?或者不適合當一號捕手?
Brian29
欸 專欄作家講錯話可以就不用回應喔?
dolin66
ㄟ,請問你是我老闆嗎?你都可以拖5天才回覆我的意見,為何我不能晚個2天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