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的COVID-19疫情使得旅遊和運動產業遭受極大衝擊,因而造就了本次美國運動醫學學會 (ACSM) 的年度產業趨勢預測出現兩匹長得很像的黑馬,其中一匹甚至衝上榜首。本文即著重在這兩項新興趨勢為大家做些介紹和討論。
若讀者對於其他榜單上的熟面孔有興趣的話也歡迎留言討論。
2021熱門運動產業趨勢

本次參與調查的人員依然以運動產業前線的服務執行人員為主,也是產業當中受到疫情影響最主要的一群。不過平心而論,就算提升產業中其他人員參與調查的比例,還是不會動搖這次榜首的地位。

2021熱門趨勢第一名是線上訓練 (Online training),最早出現在調查候選名單 (但未入圍前 20 ) 是在 2019 並稱做「虛擬線上訓練 (Virtual online training)」。今年的調查將此項目拆開為線上訓練和虛擬訓練 (Virtual training),沒想到兩者都入圍並且成績斐然(虛擬訓練名列第6),可見此類趨勢的熱門程度,即使拆開後依然有潛力影響產業發展(另一個範例是「自由重量訓練」從「肌力訓練」獨立出來後依然停留榜中)。
除了線上訓練與虛擬訓練之外的入圍者都是已多次入榜的趨勢,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被黑馬擠出榜單的是「環狀訓練 (Circuit training)」、「職場健康與福祉促進 (Worksite health promotion and workplace well-being programs)」,以及「孩童與運動 (Children and exercise)」。
這三種趨勢並非不再熱門了(大約落在 21 到 27),只是因為疫情帶來的衝擊太大,進而排擠到原本就處於榜單後半段的幾項特殊族群或特殊訓練模式。至於為什麼是這三者被擠出榜單又是另一個值得用長篇大論來探討的議題,不在此多做敘述。
線上訓練 (Online training)

ACSM 對線上訓練的定義是「全天候利用串流科技製作即時或預錄影片,引導使用者在家進行個人運動、團體訓練、以及運動課程指導」,藉此與後面的虛擬訓練等做出區隔。
本定義的重點在於「全天候」與「在家」,不受時間限制,也不限於重量訓練或有氧訓練,串流科技的媒介可以是網路影片、手機應用程式、或者穿戴式裝置,如同一般趨勢剛出現時涵蓋的範圍較廣,後期若持續入榜應該會繼續做出細部定義並分割出更多子項目。
以台灣的運動產業來看,目前線上運動相關服務大多為指定動作指導、產品銷售、教育諮詢等單向溝通與片段模式,中長期訓練課表與指導的項目尚未普及,多為有氧、瑜珈、以及複合式(如間歇)運動的教學,距離組成完整穩定的商業模式仍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虛擬訓練 (Virtual training)

虛擬訓練在 ACSM 的定義是「場館中針對小團體人員使用數位媒體播放的團體訓練」,多被當作是提供使用者嚐鮮體驗,以吸引更多實體團體課程銷售的前置行銷工具。
這個定義有兩個重點:「場館」與「團體訓練」。由於臺灣目前的運動中心和健身俱樂部都是以實體團課為主,因此按照ACSM定義來說尚無此類商業模式,大多人對於科技參與的健身運動仍停留在「穿戴式裝置」和「線上訓練」這兩種。
至於未來臺灣是否有虛擬訓練的商機呢?眼下已有數位電視業者結合科技裝置廠商提供「家中」團課訂閱,以及健身廠商結合鏡面裝置推出「家用」運動系統,不過都已經屬於線上訓練的範圍了。
結語
因為疫情的影響,不需要(或不敢)出現在健身房的考量使得各種遠距與在家運動的產品興起,只是因為大多是單向傳播訊息,同時內容缺乏正確性與多樣性,號稱運動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另一種說法也是讓使用者更容易怠惰而無法維持足夠運動強度和規律運動習慣,對維持健康的長期觀點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雖然有不少研究文獻指出線上訓練或虛擬訓練具備一定運動效果,但無法否認的是這些線上訓練和虛擬訓練目前仍未找到穩定而有效率的經營模式。
參考文獻
Thompson, W. R. (2021).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21. ACSM’s Health and Fitness Journal, 25(1), 10–19. https://doi.org/10.1249/FIT.00000000000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