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一陣在草地上奔跑的沙沙聲,一記簡短且俐落的撞擊聲在桃園青埔球場上響起;不到一秒的時間,原本貼近地面的球體已經成了天際線邊緣一小點。
只要看過桃園國際男子、女子足球隊(英文隊名Inter Taoyuan Football Club)練習,想必都無法認同台灣是「足球沙漠」這種說法。一眼掃過就會發現,這隊伍組成實屬獨特,有學生也有社會人士,有的金髮碧眼,有的皮膚黝黑輪廓深邃;仔細聽還能聽到夾雜不同口音的中英文,在球場各方互相呼喊。
桃園國際的特別之處不僅於此,在本次採訪與拍攝,我們將從這支台灣足球前線隊伍,挖掘出更多獨一無二的動人故事。
如何篩選球員:讓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桃園國際的成立源於3個男孩對足球的熱情。2003年,台灣足球風氣不盛,國內相關教育資源短缺。這群來自美國學校、為足球癡狂的男孩們,嘗試尋找專業教練,而隨著教練的加入,他們也發現台灣其實有更多對足球抱有熱誠的孩子。
來自牙買加的教練Oliver Lazarus Harley 鎮炤,為了編納更多球員,與分別來自荷蘭、英格蘭的教練三人一同經營「國際足球俱樂部」,也就是桃園國際前身。隨著三位教練對教育的付出與努力,俱樂部成員人數漸漸成長至200人,桃園國際足球隊終於在2019年與桃園市合作成立。

「有許多球員是從U10就加入球隊,慢慢成長到現在。即使離開團隊後,也會繼續參加大學足球隊、專業足球聯賽。」一路看著團隊演變的Oliver ,帶著欣慰的眼神說道,目前隊上許多球齡達6、7年的隊員從俱樂部時期與桃園國際一同成長至今,足球早已成為他們人生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Inter」這個隊名,在英語中代表「國際」的字首,也是整支隊伍的關鍵字。隊上球員來自世界各地、社會各處,由超過20個不同國家,包含以色列、法國、日本,以及不同年齡層的球員組成,加上3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教練,讓這支球隊從訓練模式、球員思考、球場戰略都與一般校園體制的大學球隊不同。「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合作模式,我們稱之為『Inter System』。從不同國家、年齡的球員和教練身上汲取不同的點子和策略,交流融合之後成為團隊共有的默契。」
比如來自越南的隊員Roxy,加入Inter前未受過正規訓練,憑藉著對足球的熱情,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練球;苦練五年,終於在今年踏入高層級(台灣乙級足球聯賽)賽場上。「他有寬廣的胸襟,練習勤勉。團員們都被他的努力所激勵,他也連結著整個團隊。」Oliver對球員們的大小事如數家珍。曾經征戰亞運會的國腳徐宏銍,作為經驗豐富的隊長,時常與團員們一對一討論戰術交流技巧。「他是非常有領袖風範的人物,比賽經驗也是目前線上球員數一數二的。」

Oliver強調,辨識一位好球員,不僅僅是看特定技巧或是他多會射門得分。桃園國際關注不同球員的個性、態度甚至他們的人生階段,融合成聚集各項優勢的球隊,發揮「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效果。
這樣多元開放的理念也反應在桃園國際的訓練方式上。「我會給建議,但我從不教特定的策略。比賽就像人生一樣多變,我們需要許多不同的想法應對。我相信每位球員都有判斷情勢的思考能力。」桃園國際突破傳統填鴨式訓練,培養球員獨立思考的能力、給予發表意見的空間。藉由每一次分享,教練、球員們學習彼此的長處,促使個人、球隊更上一層樓。雖然在團隊成立初期,仍有些台灣球員因為難以適應自主訓練,或無法磨合團隊理念而離開,但截至今年,桃園國際也已漸漸匯集到一群彼此適合、具有團隊共識的球員,比賽表現也隨之更加亮眼。
邁向成功的方向,並非筆直的單行道
桃園國際2020年最重要的兩場戰役,分別為今年4月開踢的國內女足最高殿堂「2020台灣木蘭足球聯賽」,以及男足的台灣乙級足球聯賽(T1)。女足今年網羅三位中華隊國腳,包括隊長丁旗、前鋒陳燕萍和後衛潘彥昕,加上來自泰國世界盃國腳的外援溥奕形成強大助力,在這次木蘭聯賽,桃園國際女足進失球差明顯提升,賽季成績也躍升至中段班,相較2019年,有大幅的成長。
lisungyu
對nets的看法: 大家置板凳,看好戲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