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15到60順位怎麼安排呢?
1至14順位給「沒打季後賽」的隊伍抽籤,至於「剩下的」15至60順位,分配上就比較直觀,是按照例行賽的戰績「逆向」決定。如果不把交易納入考慮,每隊理應會有2枚選秀權,聯盟戰績最佳的隊伍擁有首輪、第二輪第30順位,總排名第二的隊伍則是去取得首輪、第二輪第29順位,以此類推。
延伸閱讀:犧牲未來也值得!「一票首輪籤」會是 NBA 球星的交易公道價嗎?(Ken)
.過去NBA如何決定樂透選秀呢?探討選秀抽籤的歷史
【1966-1984,擲硬幣時期】1966到1984年,兩個分區中戰績最差的隊伍會以「擲硬幣」(coin flip)決定狀元籤去處,獲勝者得到第一順位,落敗的一方得到第二順位,其餘的選秀順位按照例行賽戰績「反向排序」(in inverse order),戰績愈差,選秀順位愈前面。
【1984,樂透選秀誕生】1984年6月,NBA決定改變選秀制度,透過投票確立由「非季後賽隊伍」進行抽籤的新制度,透過交易取得該選秀權的隊伍也包含在內,自1985年起生效。
首輪前14順位將由抽籤結果決定,第二輪開始回到以戰績「反向排序」的規則,第三輪之後亦然。1989年,NBA選秀縮減至只有兩輪。
【1986,抽前三順位】聯盟略微調整制度,讓抽籤只決定「前三順位」獎落誰家,其餘順序依照例行賽戰績倒排。在該制度下,戰績最差的隊伍可以確保選秀權不會比「第四順位」差(no worse than fourth),倒數第二名則是不比「前五順位」(no worse than fifth),以此類推。
【1989,加權系統】1989年10月,因為聯盟陸續有新隊伍加入,包括1988-89賽季的夏洛特黃蜂、邁阿密熱火,與1989-90賽季的明尼蘇達灰狼、奧蘭多魔術,參與抽籤的隊伍上升至11支,自1990年選秀開始採取「加權系統」(weighted system)。
抽籤時,戰績最差的隊伍中獎機會(chances)提高為11次、第二差的隊伍為10次,非季後賽隊伍中戰績最佳者則為1次,合計66次,以上述機率決定狀元籤去處。
【1993,爐主獲前三順位機率提升】1993年11月,聯盟調高墊底隊伍獲得「前三順位」的機率(16.7%升為25.0%),並調低「抽籤球隊中戰績最佳者」獲前三順位的機率(1.5%降至0.5%),1994年起生效。
【1995,繼續調整機率】多倫多暴龍、溫哥華灰熊加入,讓每年參與抽籤的隊伍從11支增加到13支。聯盟讓戰績最差的隊伍繼續保有25%「狀元籤」機率,倒數第二至六名的機會略為減少,倒數第八至十二名機會略為增加,倒數第七名、倒數第十三名機率則維持相同,1996年起生效。
【2004,夏洛特山貓加入NBA】隨著山貓隊(今夏洛特黃蜂)加入,2004年參與選秀的隊伍增加到14支。根據聯盟擴張協議(expansion agreement),山貓隊在2004年選秀會的順位鎖定於「第四順位」,沒有參與抽籤。
【2017,接近現今版本】2017年9月,聯盟針對各隊「坦」(tank)戰績的亂象做出改變,倒數三名隊伍將同享14%「狀元籤」機率,墊底不再是最高中獎機率(25%)的保證。
除了戰績最差的三隊,其餘抽籤隊伍獲得第一順位的機率將遞減,抽籤日當天將決定前四順位的隊伍,剩餘順位將按照例行賽戰績反向排序,2019年起生效。
.改制後狀元人選、球隊與該年中獎機率
2023:Victor Wembanyama(?),聖安東尼奧馬刺(14.00%)
2022:Paolo Banchero,奧蘭多魔術(14.00%),獲選新人王
2021:Cade Cunningham,底特律活塞(14.00%)
2020:Anthony Edwards,明尼蘇達灰狼(14.00%)
2019:Zion Williamson,紐奧良鵜鶘(6.00%)

🔥 NBA選秀、斑馬與馬刺延伸閱讀(資料來源:NBA、NBA Draft)
.突擊現場:NBA樂透抽籤室裡的關鍵時刻(阿怪)
.馬刺重建曙光:喜抽隊史第三個狀元籤,法國大物Wembanyama即將來到(阿怪)
.Wembanyama降臨!最完美劇本,馬刺再中狀元籤(SamLD)
.Victor Wembanyama,百年一見的練武奇才(中壢小跑車,2022)
.抽籤過後,拓荒者的考驗才要開始(Zan)


何裕安
活塞和火箭的勝敗場數寫反了吧
活塞17-65 火箭22-60
中壢小跑車
謝謝裕安!確實寫反了,感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