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找到關鍵的轉介紹人推一把
能夠訪談到劉柏君,是兩岸企業講師跟棒球迷謝文憲的推薦;能夠訪談到勤美集團林廷芳董事長,是因為中華奧會的執行委員陳怡安的介紹,介紹人,太重要了。
別人為何要幫你推薦?如何找到關鍵的介紹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六度間隔理論,如果你想要認識總統,透過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持續往下連結6次,你可以認識到總統,因此不要小看每一個人背後的人脈網絡,很多人是外表看不出來的,謙虛多跟別人請教才是王道。而這個理論背後,我個人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意涵,就是你要能夠堅持連結6個人,也就是連結跟影響力,是一個長期行銷的鋪墊,除了擁有令人信任的專業外,建立好的聲譽跟口碑,擁有別人對自己的信任都需要時間,也急不得,我在台體大開設的選修課程「健身產業行銷暨個人品牌設定」就是在談這件事,真誠其實是長期經營個人品牌跟口碑唯一的道路,只可惜真的明白這道理的人太少。

舉例來說,這次我可以訪談到桌球教父莊智淵,他經營球館跟訓練時間就已經很滿,若不是特別介紹或是配合他的時間,不輕易接受訪談,因此除了我個人要努力做足功課,讓受訪者賓至如歸外,關鍵的介紹人是對桌球有強烈興趣,並且跟莊智淵認識10多年的五十嵐集團執行董事小燕姐的牽線,我才有機會安排此次訪談,而跟小燕姐的緣分,與持續5年在大學教運動專長隊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課程有關,所有事情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人情留一線,以後好相見,也才有機會連結出6度間隔,找到你想找的人。
3.以受訪者時間為主要安排
訪談前,當我還不認識選手,也不清楚對方的時間習慣時,為避免打擾,把所有可能的問題跟訪談方向清楚說明是主持人的責任。我在訪談時,因為自知沒有出席費用或交通補助提供,因此會清楚說明:「我真的很想要訪談您,我願意等待,配合您有剛好南下台中的時間進行訪談的安排。」這邊我真的要說,等待是一件很藝術的事情,你無法控制他是否會忘記,但要提醒又不造成壓力,該怎麼做呢?

我的做法是,會去追蹤該選手或受訪者的公開粉絲頁 (既然他願意公開,就不會打擾),並且設定為搶先看,在約訪的這段時間,利用網路工具觀察他的動向,並且頻繁的留言互動,讓他對我有印象,我也可以因此知道他的想法以及最近關注的主題 (就算是由小編經營,也一定是要符合他的人設),有時候如果剛好看到他來到中部,就可以留言「在台中呀,好期待之後有來台中我也要訪談您。」類似這樣的流言提醒,既不打擾,也不期待,就讓他知道有一個人在等他就好了。
約訪的最後一招,就是趁著節慶、假日、年節時拜年,祝賀,順便問時間,更好的就是直接提供目前一個月內錄音室有空的時間,直接給對方,並且要注意平日跟假日時間都要各給3個以上供來賓選擇,相信不久的未來,你也可以約訪到你心目中的偶像跟你對話唷。

訪談前,如何設定主題?如何寫訪談大綱?訪談大綱要多細?有沒有準備備用問題?
我個人習慣是,當約訪的時間確定後,會在訪談約一週內(3-7天)給訪談大綱。這部分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答案,但確定要訪談他之後,功課跟準備是少不了的,訪談大綱怎麼設定?問題怎麼問才可以不落俗套但有不顯空泛?要開放式問題還是封閉式問題設計?以下提供三個方向給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