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開始主持廣播節目3年後,最近這1年(2020年),越來越多人說,聽我上課說話的聲音好聽,詢問我好聽的聲音可不可以訓練等等,我都會推薦他們去上周震宇老師的課程 (周老師也有兩門聲音教學的線上課程在hahow教學平台唷),但是除了上課外,我覺得另外一個修煉聲音的方式,就是好好的聽,尤其是聽自己的聲音。
你可能會納悶,聽自己的聲音跟訓練我聽別人說話時的同理心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非常的大。同理心無法說練就練,而且一個很自我的人,是很難馬上學習就變得有同理心,立刻就能理解別人,這中間的關鍵差異,就在於自我覺察的深淺;學習聆聽自己的聲音,其實是自我覺察的最好途徑,你曾經感受過自己的聲音在別人耳朵中聽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嗎?
我們時常會用line語音留言給別人,或是跟人視訊對話或是講電話,我們往往只顧著說,就沒有機會好好聽,錄下自己跟朋友閒聊時的聲音,仔細的聽聽看,你會發現彷彿在認識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聽一次自己在說什麼,你或許會認識不同層面的你自己,甚至會感受到自己當下說話的情緒或是未說出口的話,而這樣的自我覺察,將能夠幫助你修煉同理心,你的訪談肯定就會更上一層樓。
訪談後,如何讓廣播節目不只是廣播?創造連結點是關鍵。
訪談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時間練習,也需要多多打磨問問題的技術跟能力(未來我有一堂線上課程圖解表達力中的口語表達主持演說篇中,將會談到更多的細節)。但有一件事情,你馬上就可以做,就叫做跟進。
跟進,是業務的一項技巧,意思是在顧客有意願了解,或是結單之後,透過跟進,可以進一步了解顧客的需求,給出更多的服務方向,促進第二次的合作或是消費。在訪談結束後,你有試著再次跟進嗎?
有幾個方法可以馬上幫助你跟進。首先是拍照,留下照片不是重點,而是在事後整理照片,修圖或是存在雲端相簿後寄給對方,並且表達對這次受訪者出席的感謝;再來是聯繫方式,節目播出前,再次提供播出連結或是聯繫方式,提供收聽連結,並期待有機會再見面,如果他這次經驗很開心,也歡迎他推薦朋友來上節目。千萬不要小看這兩點,因為這兩點就表示你得到對方的聯絡方式,對你未來想要再進一步取得聯繫,是關鍵的第一哩路。

除此之外,創造更高的價值也是跟進的一種方式。我的做法是撰寫成文章,2個小時的廣播節目對有些人來說,縱使濃縮去掉音樂廣告也有近70分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聽的接收訊息,因此我思考有沒有辦法照顧更多的人,也就能夠讓運動員被更多人看見聽見,但我因為時間跟精力有限,因此不是增加我更多的工作量,而是要讓我的工作可以互相加乘,讓我的技能跟專業可以為另外一個專業增值,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寫作。
我將兩小時的廣播內容精華寫成一篇1500到3000字的文章,文章以專題報導的方式撰寫,描述選手的故事並且投稿到運動視界、天下評論網或是親子天下,依照選手的特性跟內容屬性投稿,不但可以讓文字為我的廣播聲音內容增值,廣播節目也持續為我累積寫作素材,兩者相輔相成,我認為是很有效益的一件事。
最後,是資源的連結。我除了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身分,還有大學講師、企業講師、協會理事長跟奧會委員的身分,透過廣播,我將選手的故事撰寫後,我會去思考可不可以讓這個選手連結更多的資源延伸,因此我曾經介紹廣播的來賓到學校演講、安排接受媒體採訪、請中華奧會邀請選手參與運動員精神巡迴講座,甚至將選手故事撰寫成高中課本教材,這些延伸,都是可以持續創造跟受訪者的連結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