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1/31

從日本職業運動喜好度調查,看日本職業運動文化對民眾的滲透度

運動文化的養成,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日本用了幾十年才作出這一點點成績,台灣的職業運動歷史尚淺,不用妄自菲薄,也不可急功好利,才能讓運動文化慢慢的發酵,也是台灣的運動人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osakaoldyang

日本一般社團法人中央調查社,在2020年7月花了2週的時間,調查了日本的競技運動喜好度、運動選手的喜好度及對東京奧運限制觀眾入場的看法,並在2020年9月公布了調查結果。

基礎的調查結果如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最喜愛的運動選手:鈴木一朗
  • 喜愛的職業運動:前三名依序棒球、足球和大相撲
  • 喜愛的現役相撲力士:前三名依序為白鵬、炎鵬和貴景勝
  • 最喜愛的職業棒球隊:前三名依序為巨人、阪神和軟銀
  • 最喜愛的J1職業足球隊:GAMBA大阪(大阪飛腳)
  • 對東京奧運的部分:
    1. 超過6成非常期待
    2. 最期待的是「馬拉松」項目
    3. 超過6成認為應該要限制觀眾入場

資料來源:https://www.crs.or.jp/data/pdf/sports19.pdf

職業棒球仍然是日本人心中的最愛

其中,個人對於1.喜愛的職業運動。2.最喜愛的職業棒球隊。3.最喜愛的J1職業足球隊。這三項提問和結果特別有興趣,和各位分享一下筆者的看法。

喜愛的職業運動:

以下把所有的職業運動排名依序列出,職業棒球、職業足球、大相撲、職業網球、職業高爾夫、職業拳擊、職業籃球、職業賽車(F1等)、職業摔角、其他及無特別喜好。

因為是可複數選,可以說明日本人的興趣雖然集中在棒球上,但大致上還是蠻廣泛的。也可以解讀成「大多數喜愛棒球的民眾,也會喜愛其他的職業運動。」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有人會感到意外的是,職業拳擊的喜好度比職業籃球還高,這或許是因為許多日本拳手曾經是拳王的原因。回想筆者在日本留學時,只要是拳王爭奪戰,無線電視台常常會實況轉播,熱門程度的確是比職業籃球高上許多。此外,如果把這些運動歸類,日本人對大相撲、職業拳擊和職業摔角等格鬥類運動,似乎特別的愛好。

而且除了棒球、足球和籃球外,其他的運動大多數是「個人」運動,這或許也是與大多數人認為日本人比較團結,適合團體運動的觀念有所不同的地方。

最喜愛的職業棒球隊

歷史悠久的巨人和阪神,自有這項調查以來,一直是佔據著首位和第2名。此題屬自由回答,巨人也不過只有不到25.3%的人選擇,但是有33.7%的民眾沒有特別的喜好。但是把各地區的偏好放大來看,就可以知道其實在屬地主義(地域密著)之下,還是有所差別的。

例如北海道地區,最喜愛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的高達72.5%。東海地區則是中日龍隊;中國地區是廣島一枝獨秀;九州就是軟銀鷹的天下。東北地區在過去完全是讀賣巨人的地盤,自從東北樂天金鷹隊成立後,就數據上看來也有逐漸追上巨人的態勢,只以些微的差距落後給巨人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火腿在北海道的經營是有目共睹的成績,近年雖然成續不算頂尖,但在過去新庄剛志加盟後帶動的一連串行銷方法,成功擄獲了許多北海道民眾的心。連贊助商很多都是北海道當地的企業。還有跟溫泉旅館業者合作過,推出「應援房型方案」。房間內滿滿的日本火腿隊的元素,入住還送特製應援小物,非常的接地氣。

日本火腿鬥士隊與溫泉旅館合作的應援房專案
滿滿的球隊元素

喜好的J1職業足球隊

基本上都是住哪就選哪的球團。這是日本最成功的地域密著型職業運動。只看調查結果會覺得這比例都不高,但又很接近,因為日本職業足球J聯盟的主場本據地,有些本來就不是非常大的城市,人口也不多。在人口分散的狀況下,每個球團能得到的票數自然也不多。

有意思的是,沒有特別喜好球隊的超過5成接近6成,原因也不難猜,就是多數的足球迷還是以「日本隊」為支持的對象。個人認為如果相同問題來問台灣人應該也是一樣的結果,就是有特定支持的球隊的人並不多,但是只要是國際賽的時候,那些「棒球迷」就會出現了。

日本足球代表隊仍是最受歡迎的「足球隊」

透過這樣子的調查,多少可以了解日本民眾對日本職業運動文化的基本概念。可以想見,日本許多運動文化已經非常的深入民間。例如高爾夫、網球都是一般民眾平常都會去觸及的運動,無論是自己參與或是看電視轉播。棒球和足球就更不用說了,這兩項運動可以說是日本人的最愛,歴史也很悠久,有這樣子的排名一點也不意外。

個人認為如果「排球」也能職業化,也會變成一項非常有人氣的職業運動,尤其是女排。「東洋魔女」的稱號至今不滅還持續的流傳下來,就可以說明女子排球在日本人的心中也是一項非常喜愛的運動項目。

運動文化的養成,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日本用了幾十年才作出這一點點成績,台灣的職業運動歷史尚淺,不用妄自菲薄,也不可急功好利,才能讓運動文化慢慢的發酵,也是台灣的運動人要努力的方向。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 大阪老楊自攝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