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我開始進洛杉磯的道奇球場現場採訪,能獲得媒體許可的原因,就是該隊陣中擁有兩名台灣選手郭泓志、胡金龍。事實上,早在2007年道奇隊大名單內,一度出現三名台灣選手:郭泓志、胡金龍與曹錦輝,主流媒體寫專題報導,介紹台灣這遠在亞洲的小島,竟有三名大聯盟選手登錄同隊,加上當時於紐約洋基隊的王建民,是台灣棒球在美國發光發熱的黃金時代。
胡金龍在幾名旅美選手中,是少數以野手身份加盟,自然吸引到我的注意。2003年與道奇隊簽約,小聯盟即開始嶄露頭角,2005年被Baseball America評為道奇農場年度防守前10名的新秀。2007年,胡金龍再入選小聯盟50大潛力新秀,且因參加舊金山的未來之星賽奪MVP上報紙版面,當時媒體焦點是在Justin Upton身上,但世界隊靠胡金龍的適時安打,加上盜壘又跑回分數,搶走鎂光燈高舉MVP獎盃,他的姓氏不再只是因為短而被記住,美國球迷都認識道奇隊的「那個誰」(Hu發音跟Who一樣)很厲害,世界隊的教練Juan Marichal也被形容是用兵如神,竟挖到胡金龍這一塊璞玉。
未來之星一戰成名,短短兩個月不到,胡金龍就在2A收到大聯盟的入場券。2007年9月1日締造「MLB最短登錄姓氏的球員」紀錄,並獲頒該年度小聯盟最佳球員獎,每次上打擊區Baha Men 的知名曲目Who Let The Dogs Out就響遍球場。他的崛起,也是繼陳金鋒後晉升大聯盟的台灣野手第二人,10天後也就是9月11日,從聖地牙哥教士隊Brett Tomko手中敲出生涯第一支大聯盟安打,還是左外野方向的全壘打,成為第一位在大聯盟開轟的野手。
胡金龍擁有絕佳的防守功力,小聯盟跳級後被視為是游擊防區答案。所以,2008年道奇隊開了綠燈,開季就納入25人名單。開幕日第二場,就成為大聯盟史上首位盜壘成功的台灣球員,只是滾燙表現未能持久,不夠穩定的打擊能力遭人詬病,媒體以「無法應付大聯盟投球、找不到手套以外的價值」(Just couldn't hit major league pitching, overriding any value from his glove.),留下出賽65場116個打數、1成81打擊率。
2009年胡金龍尋求破繭而出,擁有一個令總教練Joe Torre驚艷的春訓內容。當時,這位名人堂教練評價胡金龍是「春訓之星(Star of the spring)」,有機會拿下先發游擊手位置,Joe Torre表示該年春訓營,胡金龍變得很不一樣,打擊效率相當出色。不過,棒子並未火熱到足以淘汰競爭者,之後是每況愈下,甚至出現視線模糊、看不清球的狀況,導致2009到2010年胡徹底被邊緣化,累計出賽僅有19場,每次在媒體區領球員名單時,都沒看見胡金龍的名字,唯有賽前熱身時跑跑龍套,有時還兼任郭泓志的牛棚捕手,面對媒體他話愈來愈少。
我不清楚胡金龍是否健談,他與隊友相處頗熱絡,但面對媒體顯得低調。2010年廣州亞運,他和同在旅美的羅國輝、陳鏞基、林哲瑄、陳俊秀、陳鴻文、羅錦龍入選國家隊,幾人之中他是唯一大聯盟的現役選手,自然被寄予厚望。我人到球場上前攀談,胡對入選的態度淡然,並強調自己不是焦點,中華隊打擊比他強的隊友大有人在。傍晚回到報社,發現很難替文章起個頭,明明是洛杉磯道奇隊的人、唯一的大聯盟野手,但感覺不像是謙遜,而是信心嚴重受挫,我開始想刊登這故事適合嗎?很多人討論胡到底怎麼了?為何眼睛發生問題,場邊觀察的我推斷是來自壓力,即便郭泓志這種強心臟的人,也得靠聖經、心理輔導支撐,對於要靠打擊、防守換取價值的胡金龍,壓力一定是很沉重。
幸好,有同胞隊友陪伴!在道奇隊郭泓志和胡金龍的確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兩人是一前一後、感覺濃厚。有時記者踏進更衣室,郭還會幫胡應付一下難纏的媒體,很像照顧小老弟的大哥,當然也跟他如日中天的氣勢有關。2009到2010年間郭泓志已成為球星,一踏出球場就是前呼後擁,眾多球迷追逐著索討簽名合照,胡依舊是低調沉默,甚至偶爾被白目球迷錯認是郭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