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年餘的籌劃後,Hypercar級透過Toyota於1月中旬發表的「GR010」賽車正式揭幕,新的Hypercar級賽車除了擁有比LMP1級賽車更接近市售車的外觀外,更透過各項技術規則來確保其高性價比的主旨,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WEC的專欄了解Hypercar賽車的基本概念。
新的設計哲學
Hypercar賽車與被取代的LMP1級賽車相較擁有更多的設計發揮空間,並透過相關技術規則來避免參賽成本攀升與確保整體的公平性。
整體的公平性將由性能平衡(Balance of Performance)作為核心,讓賽車製造商可選擇高性價比的研發方案;賽車設計上的高自主性則是能讓供應商將旗下市售車的外觀與品牌精神融入賽車當中,並展現出設計團隊的創意與創新。
動力單元將採取與LMP1級相近的模式:車廠可自由選擇是否安裝油電混合動力,且可選擇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讓Hypercar賽車設計有更多的彈性。

基本性能窗口(Performance Windows)
基本性能窗口為WEC配合Hypercar賽車而訂立的新監理方式,以各項精密儀器進行數據與分析,來測量各賽車的實際性能。
FIA與ACO原則上不過度要求參賽車廠按照一定的規則設計賽車,而是針對結果進行監督。依據正式訂立的技術規則,每輛Hypercar賽車的最大總和動力輸出為500kW(約670bhp),最低車重則是1030kg。
每輛Hypercar賽車都需經過FIA的風洞、3D掃描與馬力測量等等認證程序,並設置5年的凍結期(為2021年賽季開發的Hypercar將凍結至2025年),期間僅有因賽車可靠度或安全性出現問題,且取得FIA的許可下才可進行修改。
這讓參賽車廠可選擇對自身最為適合的設計方案,且無需透過複雜的技術規章對持續賽車進行最佳化程序,並減少不必要的參賽成本。
量身定制的性能平衡政策
如同其他跑車賽事,Hypercar也將訂立一系列的BOP規則。除了ACO主辦的利曼大賽與旗下系列賽外,FIA也在2000年代中期起開始對GT賽車進行相關措施,經過多年的實施後,FIA與ACO將利用新型的扭力測量儀器來確保各賽車的公平性。
安裝於傳動軸的扭力測量儀具有抗磁場與高溫的特性,並能讓賽會透過無線網路測量與控制賽車整體的性能輸出。
考量到各項外在因素,傳統動力的LMP1級賽車可在2021年賽季透過BOP政策與Hypercar級賽車同場競爭,另外自2022年起,由ACO與美國IMSA共同制定、以下世代LMP2級賽車為基礎的LMDh級賽車也將能參與Hypercar級賽事。
控制成本
控制參賽成本為Hypercar級的一大宗旨,因此FIA與ACO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來達成這項目標。
身為Hypercar元年的2021年賽季除了各項測試將受到FIA與ACO的管理外,賽車的零組件材質與技術也受到極大的限制:除了最大動力輸出為500kW來降低動力單元開發成本外,變速箱的重量至少為75kg,外殼也僅限制使用鋁或鎂等等;懸吊系統則是只能使用雙A臂,且禁止使用主動式系統與質量阻尼等等設計。
此外,空力套件也將走向單一化,不再如LMP1級賽車般以下壓力等級區分套件;輪胎則是由法國廠商Michelin統一提供,並將依賽車驅動方式提供不同規格的輪胎。
加強賽車安全性
雖然賽車運動的風險永遠不會是零,不過加強安全始終是FIA追尋的目標,因此FIA在賽車認證作業中也加強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措施。
除了賽車需在臨界速度維持穩定外,Hypercar賽車也依循LMP1級賽車的措施調整座椅角度,以減少車手在意外時發生脊椎傷勢的風險,而座椅除了需進行負荷測試外,與之搭配的安全帶也需進行相關測試。
另外FIA也為了保護車手的腿部而強制要求各賽車需安裝通過負荷測試的腿部保護版,而為了避免如F1巴林GP般的意外,油箱內膽的規格也進行了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