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提到海盜在防守上完全宰制酋長的進攻,這篇我們來討論海盜的進攻又對球隊勝利做出那些貢獻。
重新審視比賽後,我依然認為海盜在上半場的其中幾波進攻受益於裁判判決而造成有利於他們的結果,且無法排除這影響整個比賽走向的可能。但仔細觀察他們整場比賽的戰術執行,會發現海盜確實有對酋長防守組的弱點深入研究,也針對這些弱點不斷攻擊。就算排除裁判造成的影響,保守估計最少可以跟酋長拼到最後才落敗,而不是賽前多數球評估計的會被打爆。
海盜本場比賽徹底貫徹他們對於酋長的弱點攻擊的戰略,以下分別從跑陣進攻及傳球進攻2個面向分析。
1. 跑陣進攻
酋長近兩季的跑陣防守都非常糟糕,今年雖然有小幅進步但從幾項重點數據:總碼數1954碼(第21名)、每次持球推進4.5碼(第21名)、每場被跑陣122.1碼(第21名),都可以看出還是排在聯盟後段班。
反觀海盜,本季在Tom Brady加盟後例行賽雖然還是維持傳多於跑的攻擊模式,甚至第12週對酋長時整場傳球41次,只跑陣13次。第15週開始因為原先發跑衛Ronald Jones進到covid 19 特殊傷兵名單,啟用Leonard Fournette做為先發跑衛。經過例行賽最後三週的磨合,季後賽後開始大量提高使用率,而他也繳出優於例行賽的成績。
以本場比賽來說,Fournette整場跑陣16次,總共推進89碼,其中每次跑陣平均推進5.56碼是本季所有比賽次佳。搭配另一名轉為替補的跑衛Ronald Jones也有12次跑陣,推進61碼,每次跑陣平均推進5.08碼的不俗成績。大量且高效的路面推進造成酋長防守組很大的壓力。
由於Fournette習慣Gap run (註1)的跑陣方式,為了最大化他的威力,海盜作了以下調整
(1) 時不時把TE Cameron Brate擺在FB的位置,幫助Fournette往正確的洞跑
(2) 多次擺出6名OL的陣型
(3) 把TE甚至WR移到緊鄰OL旁邊一起幫忙開路阻擋。
(註1. 跑陣的一種形式,每一次戰術都會預先決定好要跑的洞,通常RB前面會有FB幫他把洞打開,RB只管衝進去推進。但如果RB看到要跑的洞被堵起來,會由內而外的閱讀防守,試圖找出其他突圍的地方。)
我以下面這兩個play為例 (為避免混淆,方向皆以進攻方為準)
第一個play,第三節剩9:20,海盜1st&10在自家44碼的位置
第一張圖可以看出,海盜擺出6 OL的陣型,同時TE也緊靠OL左側,跑陣意圖明顯,但酋長也同時把防守偏重在左側。
Brady發現這一點,於是把#14(WR) motion進來協助擋人(#49)。酋長這時應該是更確定海盜要跑陣,於是#21(CB)往上移動,#49(FS)下移準備圍堵。
開球後,整條海盜進攻線往右側擋人形成一道完美的牆(注意剛剛motion的海盜#14是把酋長#49往右邊推),RB Fournette一開始假裝往前衝所以酋長LB群也被往前吸。
因為海盜完美的開路阻擋,Fournette順利的直接往左側邊緣推進,此時整個酋長防線只剩下剛剛移上去的CB(#21,黃圈處)。但是1對1的情況下以Fournette身體素質,一般CB很難擋下他。
酋長CB毫不意外的被Fournette懲罰,此時酋長的前線球員才終於擺脫海盜的阻擋過來協防但為時已晚,這個play被Fournette成功推進了5碼。
第二個play,第三節剩7:45,海盜1st&10在對手27碼的位置
海盜再次擺出6 OL的陣型,甚至還放2名TE緊靠OL右側,場上只有1名WR在陣型最左邊,根本不演了擺明要往右邊跑。
上面兩張圖是同一時間點不同視角。開球後,海盜原左側的OG(#74)往右邊pull(註2.)去擋酋長的CB(#35)。外側TE擋FS(#49)、內側TE協助OT擋一下DE(#92)便往下一層去擋LB(#54)。
(註2. Pull是美式足球的術語,指的是當play是往最外側跑的時候,把另一側的OL(通常是OG)拉到要跑陣的那跑陣一側去擋人。這個Guard我們會稱作Pulling Guard。)
Pulling Guard(#74)完美擋住酋長CB(#35),開出一條路和TE之間的大洞讓RB Fournette輕鬆通過。這邊可以看到海盜外側TE沒有確實把人擋到最後,所以讓酋長#49(FS)有機會擺脫並追趕Fournette。
Frankie Pang
不好意思,有一個關於戰術選擇問題想請教一下。
在其他地方有看到對海盜在紅區前的三檔和四檔為甚麼選擇讓RB跑而不是選擇QB sneak感到疑惑,所以想請文主說說對此的看法(選擇兩種戰術的考量),謝謝!
Charlie
首先,QB sneak一般會在球隊剩1碼(頂多2碼)的時候使用,通常會搭配出奇不意的開球時機,讓QB躲在OL身後從正面推進去爭取拿到first down的機會。
回到這場比賽,酋長總共3次攻到紅區。第1次4個檔的進攻狀況分別是1st&10、2nd&11、3rd&6、4th&6。
第2次是1st&10、2nd&9、3rd&9、4th&9
第3次是1st&10、2nd&6後被抄截所以沒有第3檔
從上面的比賽紀錄可以看出,酋長在這3次的紅區進攻中並沒有發生適合使用QB sneak的情況。
另外,QB sneak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帶有一點風險的戰術,因為你不確定QB是否會在推擠中受傷,一旦受傷對球隊傷害不言可喻。況且,以海盜的DL的防跑能力,在上面這些狀況下要賭QB sneak可以有奇蹟般地推進是不切實際的。以上一些個人想法,希望可以回答到您的問題: )
Frankie Pang
抱歉,讓你誤解了,我指的是海盜在第二節那次最後四檔達陣失敗的那次進攻。
我也有想到QB sneak對QB的受傷風險很大這個問題,然後我上網找一些相關文章的數據,找到四檔短碼數用QB sneak的平均成功率是80%左右,而RB跑只有60%多一些,而且TB12在愛國者時也是常用QB sneak而且用得好的QB之一,既然海盜的進攻鋒線在當天的狀態不錯(正如文主所說衝跑和口袋保護都很好),所以在想是不是有使用QB sneak的價值。謝謝你的回覆!:)
Charlie
@Frankie Pang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您。我想您指的應該是第二節,海盜的第一波進攻吧?
我的想法是,那波最後4檔的門前進攻,1st&6用RB跑4碼OK,2nd&2傳給事前宣告為合法接球員的OT也是一種不錯的突襲嘗試,也差點成功了。所以我猜你的問題在後面的第3、4檔。後面兩檔都是差2碼達陣,你說要用QB sneak也沒有不行,但一來風險較高,剩2碼了幾乎確定是跑陣從中央突破,對方防守全部集中在中間,一個42歲老四分衛要這樣鑽的受傷風險是存在的,當時的比分並沒有這個必要。二來他們為了加強突破能力,那兩個play的FB位置甚至是擺了他們的先發DT Vea,期望利用Vea的噸位來讓整個run block效果最優化,只是可惜結果不如預期。
Charlie
這邊提供一個fun fact。美式足球因為一戰定生死的特性,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在判斷上相對保守的運動。以前看過一個報導,有數學家統計出其實根據期望值計算的結果,每次開球都用短踢(onside kick),然後每次4檔都選擇強攻不棄踢,對球隊來說才是最有效益的選擇。但現實來說有沒有人真的貫徹執行這個做法我想答案很清楚XD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數學算出來的結果是這樣,但4&1在自家半場30碼左右,你真的敢硬攻嗎?
Frankie Pang
@Charlie T 這個說明很在理也很有趣,然後令我聯想到沒有武藏的泥門隊XD
Charlie
@Frankie Pang 泥門是沒得選,正常職業聯盟極少出現踢球員爛到球隊寧願硬攻4檔的XD
Frankie Pang
@Charlie T 減低不必要風險同時也有利用自身攻防線的優勢,這樣說明就明白了,謝謝您!
Charlie
@Frankie Pang 沒錯,仔細看他們那4個play,其實他們每個play都宣告那個OT和Vea是合法接球員,就是一種欺敵戰術,讓對手不知道Brady什麼時後會利用這兩個棋子。第二檔傳給那位OT其實第一拍有接到,可惜還沒接穩就被防守球員拍掉,證明其實戰術空檔是有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