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覺Mike Trout的12年4億3000萬、以及Mookie Betts的13年392M合約,已經冗長到讓人難以想像(2032年的Betts是什麼樣子?那時候的世界變得怎麼樣了?),Fernando Tatis Jr.,這位才剛滿22歲的游擊手,上週與教士隊簽下的14年、3億4000萬破紀錄長約,似乎又將如何評價這樁操作,推往更抽象之境界。毫不讓人意外地,此投資旋即引起有關風險端的質疑 — 確實,14年是MLB史無前例的長度,身處2021年的我們,實在很難想像Tatis在2034年會是什麼樣子。也的確,Tatis的大聯盟生涯僅累積143場出賽,甚至不到一個完整賽季。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張延長合約都是史無前例的。根據MLBTradeRumors網站資料庫,過往所有簽下延長合約前夕,年資小於(或等於)兩季的選手中,最高總額紀錄是Ronald Acuna的100M(其廉價程度曾經被我評為堪比「賣身契」),Tatis的340M新紀錄完全不在同個層級。若不考慮通膨,他的新約總額將暫居史上第三高,而歷史上其他曾突破300M的合約中,簽約當下最年輕的是Giancarlo Stanton的25歲,Tatis亦大幅刷新此紀錄。此外,七位曾經拿超過三億美金的球員,也沒人像Tatis一樣只出賽不到150場、只累積略超過600打席的經驗。
截至簽約前夕,Betts職涯已積累136wRC+、攻守貢獻超過40WAR;Trout則是打出171wRC+和64.6WAR,兩人都早就是MLB的長年巨星。其他三億男的成就亦不遑多讓 — Harper在逼近4000打席間交出140wRC+和30.5WAR、Machado簽約前四季有三年WAR超過6.3勝,wRC+保底130、Gerrit Cole加入洋基前的兩季狂飆了超過600次三振。簡言之,上述所有人在簽約前,都已經是聯盟超級球星。相較之下,Tatis的629打席、6.5WAR生涯成績,能帶給球隊的資訊量顯然差了十萬八千里。才22歲、沒太多實績、距離FA還有四年,出重金提前綁約真的划算嗎?
首先,基於前述各種理由,雖然我能理解質疑者提及的「風險」所指為何,但評估一樁投資,必須考慮的不能僅有風險因素,潛在報酬有多高也很重要。而很顯然,站在後者角度出發,也更可能貼近給出這張約的教士隊的想法。以下先讓我們來看一串名字:
Joe Jackson、Mike Trout、Jimmie Foxx、Ty Cobb、Albert Pujols、Ted Williams、Mel Ott、Rogers Hornsby、Juan Soto、Mickey Mantle、Fernando Tatis Jr.、Al Kaline、Eddie Mathews、Frank Robinson、Hal Trosky、Alex Rodriguez、Ken Griffey Jr.、Tris Speaker、Tom McCreery
上面這19人有個共通點:他們是史上僅有的在20~21歲期間,可交出135wRC+以上進攻產能的打者(至少滿600打席)。其中,Foxx、Cobb、Williams、Ott、Hornsby、Mantle、Kaline、Mathews、Robinson、Griffey.Jr、Speaker已經在名人堂,至於職涯累積60.5WAR、165wRC+的Joe Jackson,若非因為黑襪事件(假球案)而被逐出球界,理應也是名人堂成員。而Pujols、Trout和A-Rod(禁藥爭議才是最大問題,無關場上成績)則尚未取得資格,但數據都早已超越名人堂該有的水準。Soto與Tatis同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也是現今MLB最強打者之一。
也就是說,整個名單僅有Trosky、McCreery的生涯成績(若扣除現役選手)未達名人堂標準。是的沒錯 — 歷史告訴我們,能在這個年紀(這是低階1A的平均年齡)就有實力屠殺大聯盟投手的打者,不僅數量不多,而且有極高的機率不是泛泛之輩,未來前景基本上是一片大好。誠然,我其實刻意隱藏了某些重要細節 — 拜去年疫情所賜,Tatis未能累積足以比擬上述其他人的樣本數,除了他以外的18人,此段期間的平均打席數為1092,遠超過Tatis的629。
然而,這仍不足以掩蓋他有多麼優秀。若我們將Tatis過往兩季的數據合併,可看到以下成績:
出賽 | 打席 | 全壘打 | 打點 | 盜壘 | 打擊率 | 上壘率 | 長打率 | EV | wRC+ | WAR |
143 | 629 | 39 | 98 | 27 | 0.301 | 0.374 | 0.582 | 92.7 | 150 | 6.5 |
Epoojf
想請問JK大,像ZIPS、BAT X這種預測系統分別是如何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