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肌腱、韌帶這些名詞你會分辨嗎?
肌肉:
肌肉就是『紅紅、較粗的』那條,一般我們說的蘿蔔腿(腓腸肌)或手臂的小老鼠(肱二頭肌),都是肌肉,而肌肉是連接在『肌腱與肌腱』之間,可以主動收縮,負責『產生力量及動作』,相較於肌腱,肌肉附近有較多血管及血液供應,因此有些學者認為肌肉損傷的修復會比肌腱損傷來的迅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肌腱:
最有名的莫過於『阿基里斯腱』,即在我們腳跟及小腿後下方一條細細長長的。如果看過菜市場賣的牛腱,會發現它是一坨紅色的肌肉(肌腹),連接兩條細長、白色的肌腱。肌腱連接在『肌肉與骨頭』之間,不能主動收縮,負責『傳遞力量』,如果肌腱斷裂或受損,就沒辦法有效地將肌肉產生的力量,傳遞至骨頭上並產生動作。
韌帶:
常聽到的包括『手肘側副韌帶、膝蓋的十字韌帶』等,韌帶連接在『骨頭與骨頭』之間,沒有辦法主動收縮,但本身的構造相當堅固,負責『提供關節穩定性』。以膝關節為例,十字韌帶連接在大腿骨(股骨)及小腿骨(脛骨),可以避免膝關節產生過大的角度,而導致受傷。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述提及為主要功能,但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理論認為不同構造之間有相似的功能,例如肌肉跟韌帶也能傳遞力量,肌腱透過回彈也能被動地產生力量。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整理
備註:對於肌肉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是將肌肉(muscle)的定義為肌腹(muscle belly)加上肌腱(tendon),但也有人將肌肉即視為肌腹、因此肌肉跟肌腱為不同個體。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